
複姓。 金 有 僕散渾坦 。見《金史·僕散渾坦傳》。
“仆散”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來源與曆史
“仆散”是金朝時期的複姓,屬于女真族姓氏,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金代名将仆散渾坦(《金史·仆散渾坦傳》記載)和仆散安貞均屬此姓。該姓氏在金元時期較為活躍,後逐漸漢化或消失。
用法示例
曆史記載中,“仆散”多用于人名,如仆散安貞曾領兵駐守兩廣,仆散揆在宋金戰争中參與軍事行動。
部分資料提到“仆散”可描述軍隊潰敗、成員逃散的狀态(如“士兵仆散”),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或辭典,可能為現代誤用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建議優先以複姓含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金史》等史料或姓氏研究專著。
仆散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亻”和“散”。
亻是人的部首,表示與人有關的事物;散是漢字的一個獨立字,表示散開、分散等含義。
仆散的拆分筆畫為11畫,其中亻部的2畫,散部的9畫。
仆散這個詞源于古代文獻《尚書·洪範》中的記載:“散漢而征舅氏。”用來形容漢族的人與舅氏分散、不團結的現象。
在繁體字中,仆散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仆散在古時候的寫法為:“仆”字的上面是一個小人的形狀,下面是字“臣”的字形;“散”字的上面是一個“出”字的字形,下面是一個“心”字的字形。
以下是仆散的例句:
1. 需要團結一緻,不仆散。
2. 清點人數,确保沒有仆散的人員。
仆散的組詞:仆從、散播、分散、散發。
仆散的近義詞:離散、散亂、散布。
仆散的反義詞:團結、集中、凝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