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執行命令,聽從差遣。《孔子家語·王言解》:“有土之君,脩此三者,則四海之内,供命而已矣。”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繹山》:“ 始皇 刻石紀功……歷代摹拓,以為楷則。邑人疲於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 宋 王禹偁 《園陵犬賦》:“効珍比夫異獸,供命等乎邇臣。”
“供命”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其解釋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
執行命令,聽從差遣
這是最主流的解釋,指服從并執行上級的指令。例如《孔子家語·王言解》中提到“四海之内,供命而已矣”,即天下人皆聽從君主的命令。
供奉生命(争議性解釋)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以命相交、奉獻生命”,但這一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
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或古籍原文以獲取準确釋義。
《供命》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由“供”和“命”兩個字組成。
“供”的部首是“亻”,表示人,其餘部分是“共”,表示共同。它的總筆畫數為4。而“命”的部首是“口”,表示口,其餘部分是“仈”,表示禾。它的總筆畫數為8。
《供命》一詞的來源于古代的儒家文化和哲學思想。它的意思是奉獻一生、舍身成義。
在繁體字中,供命的寫法為「供命」。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供命的寫法沒有太大差異。
1. 他毫不猶豫地供命,保護了家人的安全。
2. 面對困難和危險,他願意供命,堅守自己的信念。
供養、供應、供職、供奉、供詞。
獻身、舍己。
維護、自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