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逃西窜的意思、东逃西窜的详细解释
东逃西窜的解释
四处逃亡;四处逃避。《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因那年避乱南奔,被官兵衝散了女儿 瑶琴 ,夫妻两口,凄凄惶惶,东逃西窜,胡乱的过了几年。” 黄远庸 《远生遗著·借款》:“今两年以来,东逃西窜,而其结果仍投入于银行团之网罗。”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阶级意识》:“俺的乡里有百来户人家,各自东逃西窜,有去无回。”
词语分解
- 东的解释 东 (東) ō 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
- 窜的解释 窜 (竄) à 乱跑,逃走(用于敌军、匪徒、野兽等):窜犯。窜扰。窜逃。窜踞。流窜。抱头鼠窜。 放逐:窜逐。 修改文字:窜改。窜定(删补改定)。点窜(删减涂改)。 笔画数:; 部首:穴;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东逃西窜”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ōng táo xī cuàn,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四处奔逃躲避,形容慌乱逃亡或狼狈逃窜的状态,含贬义。
二、出处与典故
-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描述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夫妻两口,凄凄惶惶,东逃西窜,胡乱的过了几年。”
- 《双凤乱鸣记》
第二十一回提到:“乱纷纷东逃西窜,闹哄哄兵荒马乱。”
三、用法与例句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多作谓语、状语。
- 例句:
- “敌人被赶得东逃西窜,走投无路。”
- “失魂者东逃西窜,像龙游浅水,虎入深林。”(出自《英烈传》)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落荒而逃、豕突狼奔。
- 反义词:乘胜追击、镇定自若。
五、补充说明
- 注音:ㄉㄨㄥ ㄊㄠˊ ㄒㄧ ㄘㄨㄢˋ(汉语拼音注音)。
- 繁体:東逃西竄。
该成语多用于描写战乱、灾难或追捕场景中的慌乱状态,需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误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东逃西窜
东逃西窜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人们四处逃亡或逃窜。它由三个汉字组成:“东”、“逃”、“窜”。其中,“东”由“一”和“二”两个部首组成,它的笔画是5画;“逃”由“辶”和“兆”两个部首组成,它的笔画是9画;“窜”由“穴”和“川”两个部首组成,它的笔画是10画。
《东逃西窜》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乱时期,当时人们为了逃避战乱和追随自己的理想,不断东奔西逃。由于积累了很多逐渐拆分演变而来的成语,所以在拆分繁体字方面并没有特别的变化。
古时候《东逃西窜》这个成语的汉字写法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只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时候会使用一些更为繁琐的写法,但仍然符合汉字的基本结构。
例句:战乱期间,许多人不得已东逃西窜,希望能够寻找到安全的地方。
与“东逃西窜”相近的成语有:“四处奔波”、“四处流浪”等;相反的成语有:“安居乐业”、“稳定常居”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给您带来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