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矖目 ”。
“矖矌”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解釋如下:
讀音與寫法
該詞存在兩種讀音标注:
含義關聯
根據權威性較高的,“矖矌”與“矖目”相關,但“矖目”的具體含義未明确說明。推測可能為古漢語中描述視覺狀态或眼部動作的詞彙,需結合語境理解。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更專業的文獻或聯繫語言學專家。
《矖矌》是一個漢字詞語,起源于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指用繩子或繩索系緊、束縛、捆綁或懸挂的意思。
《矖矌》的部首是石,包含了兩個部首:左邊的石部首和右邊的虍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20個。
《矖矌》的字形來源并不明确,繁體字中使用相似的字形,寫作「矕矌」。
在古時候,「矖矌」的漢字寫法可能存在不同的變體或草書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可能有所變化。然而,準确的古代寫法無法确定。
1. 他用繩子将箱子矖矌得牢牢固定在車上。
2. 軍隊捆綁俘虜時會使用繩子将他們的手腳矖矌起來。
3. 由于天花闆上的燈壞了,他決定矖矌一下繩子,将燈挂在其他地方。
1. 矍铄(jué shuò):形容年老而精神矍铄。
2. 束縛(shù fù):被約束或限制。
3. 懸挂(xuán guà):用線或繩子将物體懸置在空中。
1. 糾纏:用繩子或線束縛、纏繞。
2. 捆綁:用繩子固定或綁住。
3. 約束:限制或束縛。
1. 解放:解除束縛或限制。
2. 自由:不受約束、自主。
3. 松散:不緊固或不牢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