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端方合度的行步姿态。形容舉動合乎規矩,一絲不苟。《後漢書·郭鎮傳》:“ 汝南 有 陳伯敬 者,行必矩步,坐必端膝。”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裡賦》:“信規行之未曠,知矩步之已難。” 宋 葉適 《朝議大夫王公墓志銘》:“民不敢帶刀,矩步而出。” 清 曹寅 《粵中丞送孔雀感其遠懷》詩:“中庭矩步意難安,牆角梳毛雨漸乾。”
(2).謂效法,摹拟。 清 周亮工 《題黃濟叔摹泰山碑》:“間嘗訝 晦翁 矩步聖賢,而其書乃學 阿瞞 。”
“矩步”是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本義
指端方合度的行步姿态,形容人舉動嚴格遵守規矩,一絲不苟。例如《後漢書》記載“行必矩步,坐必端膝”,形容陳伯敬舉止嚴謹。
引申義
在古籍中偶指“效法、摹拟”,如清代周亮工提到“矩步聖賢”,意為效仿聖賢的規範。
古籍用例
現代用法
多用于成語“規行矩步”,形容人行為端正或處事拘謹,如“學業需規行矩步”。
“矩步”既指具體的端正步伐,也象征對道德、禮儀的恪守。其用法從具象動作擴展至抽象的行為規範,體現了漢語詞彙的形義結合特點。
矩步,指一種行走的姿勢,雙腳交替邁出的步伐。它可以用來形容人或動物行走的方式,顯示出穩健和有序。
矩步的部首是矢(shǐ)和步(bù)。矢是指箭,象征着直線和運動的方向;步是指腳步,表示行走的動作。矢和步的組合在形态上代表了行走方向直線而穩定的步伐。
矩步這個詞來源于《左傳·哀公八年》:“賓視命,祖命恍如矩步。”意為姿态莊重,行動有序,如用了矩步的方式行走。
在繁體字中,矩步保持了相同的意義和構造,隻是字形稍有差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矩步的意義和構造仍然相同。古代有人将矢寫作⺅,步寫作⻍。這種寫法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可以找到。
以下是一些使用矩步這個詞的例句:
1. 部隊在閱兵式上以整齊劃一的矩步通過廣場。
2. 小狗高興地跑來跑去,用矩步追逐着主人。
矩步的近義詞是行進,走動,踱步等,這些詞語都表示人或動物在行進或移動。
矩步的反義詞是踉跄,蹒跚,搖搖晃晃等,這些詞語表示行走不穩定或缺乏平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