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饷的意思、邊饷的詳細解釋
邊饷的解釋
亦作“ 邊饟 ”。亦作“ 邊銄 ”。猶邊糧。《宋史·食貨志上一》:“不知今日國用邊餉,皆仰和糴。”《宋史·蔡挺薛向等傳論》:“ 薛向 雖無三子勞,而董漕邊饟,不乏仰給,持重樞府,不啟事端,又其善也。” 元 歐陽玄 《郎中蘇公畫像贊》:“蚤以讜言,屢忤權桐,晚著惠愛,足食邊饟。” 明 餘繼登 《典故紀聞》卷十二:“量減士卒,以稍紓邊餉。”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庶政·條陳興革》:“民得錢以助耕農,官得息以資邊餉。” 清 李漁 《奈何天·密籌》:“正項錢糧并不見解到,竟有個尚義的百姓助起邊銄來。”
詞語分解
- 邊的解釋 邊 (邊) ā 物體的周圍部分,外緣:邊緣。邊沿。 國家或地區交界處:邊疆。邊界。邊防。邊境。邊陲(邊境)。 幾何學上指夾成角或圍成多角形的直線:等邊三角形。 旁側,近旁:身邊。邊鋒。 方面:邊幹(刵
- 饷的解釋 饷 (餉) ǎ 同“飨”。 舊時指軍警的薪給(?):關饷。糧饷。饷銀。 筆畫數:; 部首: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邊饷”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邊疆地區的糧饷供應問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邊饷”由“邊”(邊疆)和“饷”(糧饷、薪俸)組成,字面含義為邊疆地區的糧饷或軍需物資。其核心指代古代因交通不便、管理困難,導緻邊疆官員或士兵的薪俸、糧食供應常被延誤的現象。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引用
- 宋代
《宋史·食貨志》提到“國用邊饷,皆仰和籴”,說明當時邊疆糧饷依賴民間糧食收購(和籴)。
- 元代至清代
歐陽玄《郎中蘇公畫像贊》記載“足食邊饟”,明餘繼登《典故紀聞》提出“量減士卒,以稍纾邊饷”,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則提到通過民間借貸補充邊饷。
三、延伸含義
- 管理難題:反映古代中央政權對邊疆地區的控制薄弱,後勤保障困難。
- 社會影響:糧饷延誤可能引發邊疆官員腐敗或士兵嘩變,成為政權穩定的隱患。
四、近義詞與相關概念
- 近義詞:邊糧、邊儲
- 關聯制度:和籴(強制購糧)、屯田(軍隊自給)
以上内容綜合了《宋史》、明清典籍等曆史文獻記載,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相關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邊饷》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邊疆地區發放的軍饷。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相關信息:
1. 拆分部首和筆畫:《邊饷》的部首是辶(辵),共有13個筆畫。
2. 來源:《邊饷》一詞的來源是由邊(bīan)和饷(xiǎng)兩個字組成。邊指邊疆地區,饷指軍饷,合在一起表示在邊疆地區發放的薪饷。
3. 繁體:《邊饷》的繁體字是邊餉。
4.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邊饷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思和現代用法相同。
5. 例句:邊饷是保障邊防官兵生活必需的物資。
6. 組詞:邊饷在造句中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如邊防邊饷、邊疆邊饷等。
7. 近義詞:軍饷、軍餉、軍饷額是邊饷的近義詞。
8. 反義詞:内地饷、内饷是邊饷的反義詞,指在内地發放的軍饷。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要求,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