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ll down and break off(twigs,etc.)] 拉斷,折取
請勿攀折花木
拉折;折取。 南朝 梁簡文帝 《折楊柳》詩:“楊柳亂成絲,攀折上春時……曲中無别意,并為久相思。” 唐 孟浩然 《早梅》詩:“少婦争攀折,将歸插鏡臺。” 明 吳承恩 《賀閻雙溪令嗣登科障詞》:“寳樹摩雲,珠袍挹露,早向九霄攀折。” 瞿秋白 《<魯迅雜感選集>序言》:“玩賞、攀折這花,摘食這果實。”
“攀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文引用,可參考、中的内容。
攀折是一個動詞,意思是攀爬、攀援。它由“攀”和“折”兩個部分組成。
“攀”是由手部部首“手”和攴部組成,表示人在攀爬時使用手的動作。它的筆畫數為9。
“折”是由手部部首“手”和彎曲部首“耳”組成,表示物體被彎折的形态。它的筆畫數為7。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鄘風·喪》:“攀者載其槃,折足弗能。”意思是攀爬者攜帶着花籃,腳踝受傷無法行走。
在繁體字中,攀折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攀折的古字形為“攀摺”,其中“摺”是表示物體皺折的形态。在古代文獻和古籍中,我們常常可以見到這種古字形的使用。
以下是一些關于攀折的例句:
1. 他攀折着陡峭的山岩,艱難地上到了山頂。
2. 小猴子敏捷地攀折在樹上尋找食物。
3. 他因為攀折失足,摔斷了腿。
組詞:攀登、攀援、攀岩。
近義詞:攀爬、攀登、爬升。
反義詞:下降、跌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