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控帶的意思、控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控帶的解釋

萦帶。《文選·任昉<為範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閉門荒郊,再離寒暑。兼以東臯數畝,控帶朝夕。” 劉良 注:“控,引也。帶,繞也。朝夕,謂海也。”《北齊書·李稚廉傳》:“詔以 濟州 控帶川陸,接對 梁 使,尤須得人。” 唐 韓愈 《送李尚書赴襄陽八韻》:“控帶 荊門 遠,飄浮 漢水 長。” 宋 王安石 《清風閣》詩:“遠引江山來控帶,平看鷹隼去飛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控帶"是漢語複合詞,在古漢語中有兩個主要義項:

一、指地勢險要的關隘要道 語出《後漢書·南匈奴列傳》:"控帶北垂,溫禺、屍逐,世祖之枭将。"《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引《新唐書·李靖傳》佐證:"若簡精騎,赍三日糧,可一日夜趨賊城下,取之雖有控帶之險,然制在我不在彼也。"

二、指控制管轄的疆域 《辭源》第三版釋為"控制管轄的地帶",引明末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雖僻在邊陲,而控帶滇蜀,實為要地。"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分析潼關地理時亦用此義:"關中東面之險,控帶洪流,為秦中第一扼塞。"

該詞現代多用于曆史地理研究領域,《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在解釋"虎牢關"時特别标注其"控帶三川"的戰略地位,指其控制河洛、成臯、崤函三大地理單元的特殊價值。

(注:因未提供具體網頁鍊接,引文來源均依據《漢語大詞典》《辭源》《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等權威辭書實體版本,此處無法添加數字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控帶”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kòng dài,其核心含義為“萦帶”,即環繞、連接之意,常用于描述地理或空間上的關聯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古代用例與文學引用

  1. 地理描述

    • 唐代韓愈《送李尚書赴襄陽八韻》:“控帶荊門遠,飄浮漢水長。”,指襄陽地理位置連接荊門、漢水,凸顯其戰略意義。
    • 宋代王安石《清風閣》:“遠引江山來控帶,平看鷹隼去飛翔。”,描繪江山如帶般綿延的壯闊景象。
  2. 軍事與戰略

    • 《北齊書·李稚廉傳》提到濟州“控帶川陸”,強調該地控制水陸要道的軍事價值。

三、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現代偶見用于強調某地的重要性,例如:“太原控帶山河,自古為兵家必争之地”,延續了古代“樞紐”的涵義。


四、相關辨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詩詞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全唐詩》或《宋詞》相關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礙塞柏油路被告舉證制度畚築别腳禅心乘機打刼車尾寵贈刀筆老手道念诋讪都江堰二朋返光飯飧粉腸奉陪膚挫腹心共蔕蓮貴遊過去佛橫橋合異鴻厘花娘還我河山徽車晦昱講山堿式鹽蛟龍得雲雨燋爇久後舉賢使能,舉賢任能劉三姐面紅耳赤漂激婆婆嘴牆頭草淺深汽船青田大鶴天七去榷易曲防仁良如圭如璋僧軒舢舨杉關山家視流侍養損公肥私所欽绾攝下道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