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第宅。《漢書·高帝紀下》:“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賜大第室。吏二千石,徙之 長安 ,受小第室。” 晉 陸雲 《谏吳王起西園第宜遵節儉啟》:“伏見西園大營第室,雖未審節度豐儉之制,然用工甚嚴,竊懼事不得濟,愚臣管見,輒敢瞽言。”《新唐書·趙憬傳》:“ 憬 性清約,位台宰,而第室童獲猶儒先生家也。”
“第室”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第室”指代高級官員或貴族的住宅,即“第宅”。其中:
古代宅院結構為“前堂後室”,即前部為公共空間(堂),後部為私人居所(室)。因此“第室”更強調整體宅院的規模與私密性,而非單一房間。
該詞常隱含社會地位象征,如《新唐書》提到宰相趙憬“第室童獲猶儒先生家”,以宅院簡樸反襯其清廉品格。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漢書》《新唐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第室(dì sh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第(dì)和室(shì)。
第(dì)是一個多音字,常見的意思有序數詞“第一”,類似于英語中的“first”。室(shì)表示“房間”,指具體的建築物内部用于居住或從事特定活動的空間。
拆分部首和筆畫:第的部首是豎,筆畫數為二;室的部首是宀,筆畫數為宀。
來源:第室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用來描述某一順序或順位下的房間。
繁體:繁體字中的“第室”保持不變,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第室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含了現代所用的部首和筆畫。
例句:他住在自己的第五室。
組詞:第三室、第四室、第六室。
近義詞:房間、居室。
反義詞:院子、戶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