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貢的意思、奉貢的詳細解釋
奉貢的解釋
(1).納貢。《後漢書·東夷傳·夫馀》:“二十五年, 夫餘王 遣使奉貢, 光武 厚荅報之。” 明 宋濂 《皇太子與高麗王書》:“王處海東,稱藩奉貢於朝廷者五年。”
(2).猶奉獻。《後漢書·呂布傳》:“ 成 ( 侯成 )分酒肉,先入詣 布 而言曰:‘蒙将軍威靈,得所亡馬,諸将齊賀,未敢嘗也,故先以奉貢。’”
詞語分解
- 奉的解釋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舉杯祝酒)。奉獻。奉祀。奉承(恭維,讨好。“承”讀輕聲)。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奉行故事(按老規定辦事)。 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
- 貢的解釋 貢 (貢) ò 獻東西給上級,古代臣下或屬國把物品進獻給帝王:進貢。納貢。貢獻。貢品。貢賦。 封建時代給朝廷薦舉人才:貢生(指經科舉考試升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的人)。貢舉。 姓。 筆畫數:; 部首:貝;
網絡擴展解釋
“奉貢”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
納貢
指諸侯或附屬國向中央政權進獻貢品,以示臣服或維系政治關系。例如《後漢書·東夷傳·夫馀》記載:“夫餘王遣使奉貢,光武厚答報之。” 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常見,強調對上級權威的尊崇與禮節性進獻。
-
奉獻
泛指恭敬地獻上物品或心意。如《後漢書·呂布傳》中提到,将領侯成将酒肉“先以奉貢”,表達對主将的忠誠。此含義更側重個人或群體的主動呈獻,不局限于政治關系。
補充說明:
- 該詞多用于曆史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 拼音為“fèng gòng”,注音符號為“ㄈㄥˋ ㄍㄨㄥˋ”。
- 近義詞包括“進貢”“獻納”,反義詞可對應“索取”“征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奉貢》這個詞的意思是向上級或有權威的人獻上貢品或供奉。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女”和“貢”,共有12畫。其中,“女”是表示女性的部首,而“貢”則表示貢品或貢獻。《奉貢》一詞源自古代中國的宗廟祭祀儀式,是向神明或有權勢的人獻上物品或表示敬意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奉貢》可以寫作《奉貢》。這種寫法在台灣等地仍然被廣泛使用。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奉貢》在古代的寫法中有一些變化,例如“貢”字的右下方常常加上一個“人”字旁,表示與人相關的貢品。
以下是幾個例句:
1. 我們要向領導奉貢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
2. 他們定期向皇帝奉貢豐富的寶物和稀有的特産。
3. 這本書是我向老師奉貢的,希望能表達我的感激之情。
一些與《奉貢》相關的組詞包括:奉獻、貢品、進貢、獻上等。這些詞語都與向上級或有權威的人獻上物品或表示敬意的行為有關。
近義詞包括:進貢、進獻、獻上等。它們都表示向上級或有權威的人獻送物品的行為。
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因為《奉貢》一詞本身并不涉及拒絕獻上物品或反對向上級表示敬意的意思。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