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體詩名。常見之一種是拆開字形合成詩句。實際是文字遊戲。 漢 魏 六朝 時即已有之。 唐 王叡 《炙毂子錄·序樂府》:“離合詩,起 漢 孔融 ,離合其字以成文。” 明 吳讷 《文體明辨序說》:“按離合詩有四體:其一,離一字偏旁為兩句,而四句湊合為一字,如‘ 魯國 孔融 文舉 ’、‘思楊容姬難堪’、‘何敬容’、‘閑居有樂’、‘悲客他方’是也。其二,亦離一字偏旁為兩句,而六句湊合為一字,如‘别’字詩是也。其三,離一字偏旁於一句之首尾,而首尾相續為一字,如‘松間斟’、《飲巖泉》、‘砌思步’是也。其四,不離偏旁,但以一物二字離於一句之首尾,而首尾相屬為一物,如縣名、藥名離合是也。”
離合詩是中國古代雜體詩的一種形式,其核心特征是通過拆分和組合漢字的形體結構來構建詩句,形成獨特的文字遊戲與謎語趣味。以下是詳細解釋:
離合詩利用漢字象形、合體的特點,将字形分離後重新組合成詩句。例如,“明”可拆為“日”和“月”,再通過詩句組合表達新意。這類詩以“詩為主,離合為輔”,既需符合詩歌的意境,又暗含拆字邏輯。
離合詩最早出現于漢魏六朝時期,東漢孔融的《離合郡姓名字詩》是早期代表。唐代王叡《炙毂子錄》記載其起源于漢代,明代吳讷進一步将其分為四類體例,如拆分偏旁成句或首尾相續組合成字。
拆字詩側重将合體字拆為部件并直述其意(如宋代劉一止詩中拆分“岚”為“山”“風”),而離合詩更強調謎味,需通過詩句隱含拆合過程,形成雙重解讀。
離合詩不僅是文人的文字遊戲,還被用于特殊場景。例如唐代李勣曾用離合詩傳遞密報,利用拆字隱藏情報。此外,它也被融入燈謎等民俗文化,展現漢字的結構魅力與古人智慧。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案例或具體詩作分析,可參考權威文獻如《文體明辨序說》或《滄浪詩話》。
《離合詩》是漢字組詞,意為“分離和合并的詩歌”。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一種詩歌的形式,也可以用來描述人與人之間的離合。
《離合詩》的部首是“辶”和“合”,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3畫和6畫。
《離合詩》最早出現在《古文尚書·仲虺之诰》中,用來形容詩歌的形式。後來,這個詞也被用來描寫人與人之間的離合關系。
《離合詩》的繁體字為「離合詩」。
在古代,「離合詩」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秦漢時期,「離合詩」可能會寫作「離閤詩」。
1. 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中寫道:“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這是一首以離合詩形式寫成的詩句。
2. 他們的離合之間充滿了痛苦和不舍。
離情别恨、合而為一
離散、分離
合一、團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