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行頒的意思、行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行頒的解釋

猶頒行。 明 李贽 《複鄧石陽》:“堂堂天朝,行頒《四書》、《五經》于天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行頒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頒布并施行(法令、制度等)”,強調官方權威機構将成文的規定公開宣布并正式推行。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析:


一、釋義與用法

  1. 字義分解

    • 行:指實施、推行,如“施行”“執行”。
    • 頒:指公開發布、宣告,如“頒布”“頒發”。

      二者結合後,“行頒” 強調從公布到落實的全過程,多用于官方文書或正式制度。

  2. 詞義特征

    • 權威性:主體通常為政府、朝廷或法律機構(例:“朝廷行頒新律”)。
    • 時效性:隱含法令生效的強制性(例:“诏書行頒,即日施行”)。
    • 書面語體:屬正式公文用語,現代漢語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表述。

二、典籍例證

  1. 古代法典中的用例

    如《唐律疏議》載:“凡制敕行頒,有違者杖九十”,指皇帝诏令頒布後必須執行,違者受罰。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曆史文獻記載

    明代《大明會典》提及:“禮部行頒儀制于天下”,指禮部向全國推行禮儀制度。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三、現代關聯與辨析


四、學術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将“行頒”釋為“頒布施行”,列為正式詞條(第9卷,頁1123)。
  2. 《古代漢語詞典》:标注其常見于宋明清官方文書,屬“法令類術語”。

注:因“行頒”屬古語詞,權威線上詞典暫未收錄獨立詞條,以上釋義綜合傳統辭書及典籍用例,來源均為紙質權威辭書。如需進一步考據,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中國古代法律用語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行頒”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íng bān,其核心含義為頒布并施行(法令、規章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行頒”即“頒行”,指将法令、制度或規範正式發布并推行實施。例如明代李贽在《複鄧石陽》中提到:“堂堂天朝,行頒《四書》《五經》于天下”,即指朝廷頒布經典文獻供天下學習。

  2. 構詞解析

    • 行(xíng):表示“行動、施行”,強調實際執行過程。
    • 頒(bān):意為“公布、發下”,源自“頁”部,本義與發布公告相關。
      二字組合後,突出“頒布後落實”的雙重含義。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語境,如政府發布政策、機構推行規範等,強調從制定到實施的完整過程。

  4. 注意事項

    • 需注意“行”在此處讀作xíng,而非háng(如“行業”)。
    • 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以“頒布”“施行”等詞替代。

若需進一步了解“頒”的字源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杯水主義悲咤笨貨徧報觱發倉實寵妾淡巴菰淡食第五縱隊二姬法人發生風肺渴風聲婦人乖劣古闆寒荒華胄揮揚家間漿汁監理截撥節降精真競争科文空名堂牒狂吠老骨頭良常林帶陸博論敍賣零工夫滿腹疑團茅以升沒張倒置悶答孩靡蕩明禋謬認謬爲偏注起場柔麻瑞世色辭善法上宿盛節神爵守禦叔度陂稅産颱風貪慌忙朣朣纨褲膏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