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arth up]∶于植物根部堆土以保護其根系,促其生長
(2) [train;cultivate]∶培養
(1).于植物根部堆土以保護其根系,促其生長。 宋 梅堯臣 《和謝廷評栽竹》:“東風莫搖撼,培壅未應深。”《宋史·蘇雲卿傳》:“披荊畚礫為圃,藝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
(2).引申為養護;鞏固。 前蜀 貫休 《古意》詩之九:“茫茫塵土飛,培壅名利根。”《宋史·仁宗紀四》:“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 宋 三百餘年之基。”
“培壅”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在植物根部堆土以保護根系、促進生長。
比喻對事物或根基的培養與鞏固,常用于描述國家、文化等長遠發展。
“培壅”既可指具體的農業技術(物理培土),也可引申為抽象層面的鞏固與培養。其雙重含義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到隱喻的演變特點。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管子·輕重甲》等古籍。
培壅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道路、水流等被堵塞、阻隔的狀态。它表示阻擋、堵塞的意思。
培壅的部首是士(shì),它是一個常用的漢字部首,表示士兵、文士等有關的概念。
培壅的筆畫數為17畫。
培壅是一個新造的詞語,其簡化字為培塞。該詞結合了培養、堵塞的含義。
在繁體字中,培壅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根據《康熙字典》,古時寫作「培塞」。培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培土,攴左,韭右」,表示在土中加上攴和韭兩個部首。
壅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土頁,十十穴虍左,口上」,表示在土中加上虍和口兩個部首。
1. 雨後,道路上的積水培壅着交通。
2. 河流被沙土堆積,形成了一條培壅的河道。
1. 培育:指培養、發展。
2. 培訓:指通過教育、訓練培養人才。
阻塞、堵塞。
暢通、通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