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deem sth. pawned] 用錢贖回抵押在當鋪的物品
用錢贖回抵押在當鋪裡的物件。《儒林外史》第三三回:“除還債贖當,還落了有千把多銀子。” 清 姚元之 《竹葉亭雜記》卷六:“問主人何故賣書,答雲:‘贖當耳。’賣書贖當,借當買書,亦可留為異日佳話。”
“贖當”是典當行業中的專業術語,指當戶在約定典當期限内或期滿後,通過償還當金本息及相關費用,從典當行取回抵押物品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贖當的核心含義是用金錢換回抵押物。當戶将物品抵押給典當行換取資金(稱為“當金”),在約定時間内支付本金、利息和綜合費用後,可贖回原當物。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到“除還債贖當,還落了有千把多銀子”。
按期贖當
最常見的類型,指當戶在典當期限屆滿時正常償還本息并取回當物,标志着典當關系終止。
提前贖當
當戶在典當期限未滿時提前贖回,需按實際天數或整月計息。例如,不足5日按5日收費,超過5日則按月計算。
逾期贖當
若超過約定期限但未達到絕當(即物品所有權轉移給典當行),部分典當行允許在寬限期内補交費用贖回。
贖當行為自古有之,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如《儒林外史》和清代文獻均記載其作為解決短期資金周轉的方式。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通過付出代價解決問題的比喻。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典當規則,建議參考《典當行管理辦法》或咨詢正規典當機構。
贖當(shú d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贖”和“當”兩個字組成。其中,“贖”是由貝部和值部組成,貝部表示貝殼,值部表示義務;“當”是由立部和尚字旁組成,立部表示站立,尚字旁表示剛剛才做完的意思。贖當的意思是用財物或其他手段補償義務或漏稅。
贖的部首是貝部,總部外加5畫;當的部首是立部,總部外加5畫。
贖當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漢書·鄭當傳》中。在古代,當時的鄭當是一個有名的富商,他因逃稅被抓,後來他通過贖還財物來彌補罪責,從而使自己免于受罰。自此以後,贖當一詞便被廣泛運用。
贖當的繁體字是贖當。
在古代,贖當的寫法與今天略有不同。其中,“贖”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個月字旁,表示時間的流逝;“當”字的上面是一個犬字旁,表示狗的形象。古時候的贖當字形更加貼近實際物象,展現了當時的生活和文化。
1. 他用一筆贖當款項來補償公司的損失。
2. 為了贖當自己的過錯,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贖貸、贖罪、贖回、贖身、贖金
償還、彌補、賠償
拖欠、偷稅、退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