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核官吏政績的方式。 唐 崔融 《吏部兵部選人議》:“ 京房 進課式之言, 漢王 之所未暇; 盧毓 苦真僞之雜, 魏後 竟以施行。”參閱《漢書·京房傳》。
“課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官吏考核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課式”指考核官吏政績的方式,屬于古代官員管理制度的術語。其核心是通過特定标準評估官員的履職情況,以決定獎懲或升遷。
主要用于古代官員選拔與監察體系,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書·京房傳》或唐代崔融的文獻原文。
課式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課”和“式”兩個字組成。課式的總體意思是指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在教學中,通過靈活運用不同的課式,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課式的部首是言,表示與語言相關,筆畫數為12畫。
課式一詞源于古代的漢語,最早出現在《禮記·學記》中,用來描述古代教學的方式和形式。隨着時間的推移,課式逐漸演變成為現代教育領域中常用的術語。在繁體字中,課式的寫法為課式。
古時候,課式的寫法并非現在的标準字形,而是采用了一些不同的寫法。其中之一是在“式”的上方加上一個“讠”字,表示與言語相關的形式。這種古代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1. 這個老師擅長運用多樣的課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在這堂課中,老師選擇了合適的課式,使得同學們更好地理解了知識點。
組詞:教學課式、活動課式、學習課式
近義詞:教學方式、教學模式、教學形式
反義詞:無課式、有溢課式、教學混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