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馬的面頰。 唐 歐陽詹 《早秋登慈恩寺塔》詩:“寶塔過千仞,登臨盡四維。毫端分馬頰,墨點辨蛾眉。”
(2).貝名。即江瑤柱。 宋 蘇轍 《次韻子瞻望湖樓上五絕》之三:“菱角雞頭應已厭,蟹螯馬頰更勤飡。”參見“ 馬甲 ”。
(3).見“ 馬頰河 ”。
“馬頰”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馬的面頰
該詞的本義指馬的面部,常見于古典詩文中的比喻或形象描寫。例如唐代歐陽詹在《早秋登慈恩寺塔》中寫道:“毫端分馬頰,墨點辨蛾眉”,通過馬頰的線條來比喻塔檐的形态。
貝類名稱(江瑤柱)
在宋代文獻中,“馬頰”被用作貝類“江瑤柱”的别名。江瑤柱是扇貝的閉殼肌幹制品,屬于珍貴海味。蘇轍的《次韻子瞻望湖樓上五絕》中提到:“蟹螯馬頰更勤飡”,即指此物。
河流名稱(馬頰河)
據漢典記載,“馬頰”還可指代“馬頰河”,但具體地理位置或曆史背景需進一步考證。此釋義多見于古代地理文獻(注: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其他資料核實)。
《馬頰》是指馬的臉頰部分。臉頰是人和動物面部的一部分,位于眼睛和嘴巴兩側。
《馬頰》這個詞的部首是“馬”,共有5個筆畫。
《馬頰》一詞來自《說文解字》中的釋義。在古代,人們使用象形文字來表達物體的名稱和含義。
《馬頰》的繁體字為「馬頰」。
在古代漢字中,馬頰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可以根據文獻和碑拓進行考究。
1. 馬兒的馬頰上有一顆小黑痣。
2. 馬匹疲憊時,汗水從馬頰上滴落。
1. 側頰:面頰的一側。
2. 魚頰:魚的頰部。
3. 兩頰:指面頰的兩側。
4. 月頰:指月亮的兩側。
馬頰的近義詞可以是臉頰、面頰。
馬頰的反義詞可以是馬額、馬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