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梁的意思、康梁的詳細解釋
康梁的解釋
(1).沉溺于逸樂。《淮南子·要略》:“ 文王 之時, 紂 為天子,賦斂無度,殺戮無止,康梁沉湎,宮中成市。” 高誘 注:“康梁,耽樂也。”
(2). 清 末戊戌變法的首要人物 康有為 與 梁啟超 的并稱。 章太炎 《獄中》:“中歲主《時務報》,與 康 梁 諸子委蛇,亦嘗言及變法。”
詞語分解
- 康的解釋 康 ā 安甯:康樂(?)。康平。康甯。 空,空虛:蘿蔔康了。 寬闊:康莊。康衢(四通八達的大路)。 無病:康健。康複。康泰。健康。 豐盛:小康。康年。 姓。 筆畫數:; 部首:廣; 筆順編號:
- 梁的解釋 梁 á 架在牆上或柱子上支撐房頂的橫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長條形承重構件:房梁。棟梁。梁上君子(指竊賊)。 橋:橋梁。津梁(渡口和橋梁,借指學習的門徑)。 器物、身體或其他物體上中間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
專業解析
"康梁"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專有名詞合稱,特指清末維新變法運動的兩位核心領袖人物:康有為和梁啟超。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 字面指代與核心含義
- 專指人物: "康"指康有為(1858-1927),"梁"指梁啟超(1876-1929)。兩人為師徒關系,康有為是梁啟超的思想導師。
- 核心内涵: 該合稱直接指代這兩位曆史人物,并隱含其共同的政治主張、曆史活動及其緊密關聯性。它已成為一個固定詞組,用以概括清末主張變法圖強、推動社會改革的知識分子領袖組合。
二、 曆史背景與主要活動
- 維新變法: "康梁"是1898年"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的主要倡導者和組織者。他們主張在保留清帝的前提下,學習西方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改革科舉,發展工商業,以挽救國家危亡。
- 思想傳播: 變法失敗後,康梁流亡海外。他們繼續通過創辦報刊(如梁啟超的《清議報》《新民叢報》)、著書立說(如康有為的《大同書》、梁啟超的《新民說》)、組織保皇會等方式,宣傳維新思想、君主立憲主張,批判封建專制,介紹西方學說,對近代中國思想啟蒙産生了深遠影響。
三、 曆史地位與文化象征
- 啟蒙先驅: "康梁"被視為中國近代思想啟蒙運動的先驅。他們打破了傳統思想的桎梏,大力引進和傳播西方資産階級的政治學說、社會理論和科學文化,促進了國人的思想解放。
- 改革象征: "康梁"成為清末試圖通過和平改良方式實現國家現代化轉型的代表性符號。盡管其具體政治主張(如保皇立憲)後來被革命浪潮所超越,但他們開啟的改革思潮和對國家出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
- 學術影響: 梁啟超在史學、文學、哲學、新聞學等多個領域均有開創性貢獻,其文風("新文體")影響巨大。康有為的今文經學思想和大同理想也頗具特色。他們的學術成就也是"康梁"并稱的重要内涵之一。
引用參考來源:
-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康有為"、"梁啟超" 詞條。(權威工具書定義)
- 《中國近代史》(李侃等主編),中華書局, 相關章節論述戊戌變法及康梁活動。(标準曆史教材)
- 《梁啟超與中國近代思想》([美]約瑟夫·列文森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分析梁啟超的思想貢獻。(經典學術研究)
- 中國社會科學網相關詞條釋義 (http://www.cssn.cn) (專業學術網站)
網絡擴展解釋
“康梁”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古漢語中的含義
- 沉溺于逸樂
這一釋義源自《淮南子·要略》,原文提到商纣王時期“康梁沉湎”,其中“康梁”指耽于享樂、荒廢政事的狀态。該用法屬于古代文學中的特定表述,現代較少使用。
二、近代曆史人物并稱
- 康有為與梁啟超的合稱
兩人是清末戊戌變法(1898年)的核心領導者,主張維新改革,提倡君主立憲制。因師生關系及共同的政治理念,被并稱為“康梁”。
- 康有為:變法理論的主要構建者,提出“變法圖強”思想。
- 梁啟超:變法宣傳的重要推動者,以文筆犀利著稱,後與康有為政見逐漸分歧。
三、其他引申含義
- 成語中的褒義解釋(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品德高尚、調和紛争”的象征(如),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曆史文獻支持,可能與詞語拆分後的字面聯想有關,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其他相關
- 姓名學意義:作為人名組合時,“康”象征安康,“梁”指棟梁或橋梁,寓意積極。
- 文字結構:“梁”單獨可指房梁、橋梁或地理名稱(如戰國魏國遷都大梁)。
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含義,曆史語境下主要指康有為、梁啟超;古籍中多用于批評逸樂誤國;現代引申義需謹慎考據。
别人正在浏覽...
白霫白雲親舍暴懆标新領異别割策高駕觇伺稱旨創制除數地動說短處房省防戍挂衣冠古丸合厝回春妙手徽商戶郎甲館家笥急不可耐雞丁鯨騫筋疲力倦擊鮮跼天蹐地卷舌音郡邸開景可可姱嫭寬樂饋孰苦痛遼海栗冽領異标新龍景路程露锷慢步梅芝明刑耐磨破琴絕絃普化羣雌粥粥肉麻當有趣入告授賞司更卒松軟忝踰同進下關子嘯風子吸附心低意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