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董率的意思、董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董率的解釋

亦作“ 董帥 ”。統率;領導。《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禕 體質方剛,器幹彊固,董率之才, 魯肅 不過。” 晉 陸機 《至洛與成都王箋》:“委任外閒,輒承嚴教,董率諸軍,惟力是視。”《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吾不如亡兄有四……董帥大衆,上下鹹悅,人盡死力,四也。” 梁啟超 《中國改革財政私案》第一:“若夫既決辦之後,其能有成效與否,則全視乎董率之人何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董率(dǒng shuài)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可從字源與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釋義

指統率、領導,強調對事務或人員的全面管理與指揮。

如《三國志·蜀書·楊戲傳》注引《華陽國志》:“董率之任,君其勉之。” 意指承擔統率衆人的責任。

二、字源解析

  1. 董(dǒng):

    本義為監督、管理。《說文解字》:“董,督也。” 引申為統攝事務,如“董事”“董正”。

  2. 率(shuài):

    此處讀shuài,意為帶領、統領。《爾雅·釋诂》:“率,循也;率,自也。” 如“率領”“統帥”。

二字複合後,“董率”強化了主導性管理的語義,常見于古代軍政語境。

三、典籍例證

  1. 《三國志·卷四十五·鄧張宗楊傳》(裴松之注引《華陽國志》):

    “董率之任,君其勉之。”

    指諸葛亮勉勵将領承擔統率之責 。

  2. 《晉書·宣帝紀》:

    “帝(司馬懿)董率戎旅,剿除兇逆。”

    描述司馬懿統率軍隊平定叛亂 。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書面語遺存,今多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表述。日常表達可替換為“統率”“領導”等現代詞彙。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董率”詞條釋義,國學大師
  2. 《三國志》《晉書》原文例證,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網絡擴展解釋

“董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1. 讀音與基本含義
    拼音為dǒng lǜ(),意為“統率、領導”。部分資料提到“董帥”是其異體寫法,但讀音和核心含義一緻。

  2. 詞源與出處
    最早見于《三國志·吳志·陸凱傳》,原文為:“禕體質方剛,器幹彊固,董率之才,魯肅不過。”。晉代陸機、宋代《資治通鑒》等文獻中也有使用,如“董率諸軍,惟力是視”。

  3. 用法與擴展
    多用于描述對軍隊或團體的領導職責,如梁啟超在讨論財政改革時提到“成效與否,全視乎董率之人”。現代語境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屬書面語。

  4. 常見混淆點
    需注意“率”在此處讀lǜ(非“shuài”),部分資料誤注為“dǒng shuài”,實為多音字導緻的錯誤。

  5. 近義與關聯詞
    近義詞包括“統率”“督率”,均強調領導職能。字形上,“董”含監督意,“率”表帶領,組合後強化管理屬性。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嗄飯八景半間半界伴娘擘坼不可磨滅布施長雲楚璧出岔子楚津楚琴黨人滴滴嗒嗒多重性飛容風襟風味焚香凫茈拱肩鈎逆管蠡窺測箍節兒江郊戒定慧稭稈解約決撒淚漬林臯臨月龍脩埋暮麻俐緬隔慕料拏班做勢暖炕錢可通神切狀七國青疏牷物若下生糞石缽識真私卒攤派忐忑不定韬旗頹褫頑笑伍乘無冬無夏毋鹽鰕醬笑歎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