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鼎席的意思、鼎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鼎席的解釋

指宰相之位。 唐 蘇颋 《授薛稷中書侍郎制》:“俾迴踐於綸闈,以增輝於鼎席。” 宋 王明清 《揮麈前錄》卷二:“後數十年, 李士美 、 何文縝 亦以廷魁至鼎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鼎席”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宰相的職位,象征朝廷中最高行政權力。該詞由“鼎”與“席”組合而成:

二、曆史文獻例證

  1. 唐代用例
    蘇颋在《授薛稷中書侍郎制》中寫道:“俾回踐于綸闱,以增輝于鼎席”,意為讓薛稷擔任中書侍郎以提升宰相職位的威望。
  2. 宋代用例
    王明清《揮麈前錄》提到李士美、何文縝“以廷魁至鼎席”,指二人通過科舉成為宰相。

三、延伸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授薛稷中書侍郎制》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鼎席》是一個漢字詞語,表達着“鼎立于席間”的含義。它的拆分部首是“鼎”和“席”,其中“鼎”代表着古代用來烹煮、存儲食物的器皿,“席”表示着桌椅等用來坐席的家具。該詞的筆畫數為17畫。 《鼎席》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古代飲食文化中,鼎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烹饪器具,被視為貴族和王室的象征。而席則代表着用餐的場所和座位。因此,鼎席這個詞彙形象地描述了重要人物在用餐時的尊貴和地位的高升。 在繁體字中,“鼎席”依然是“鼎席”,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例如,在秦漢時期,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是“鼎帥”或者“餼齏”。在唐代,寫作“鼎席”的方式已經開始出現。隨着時間的推移,現代漢字的形狀逐漸确定下來。 下面是一個關于《鼎席》的例句:"他們鼎席而坐,表明了他們在社交場合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除了《鼎席》這個詞,我們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鼎力相助、席卷而來等。 近義詞可能包括:坐席、餐席。反義詞可能包括:庶民餐桌、草席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