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察校訂。 隋 牛弘 《同律度量議》:“臣等詳校前經,斟量時事,謂用鐵尺,于理為便。”
“詳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áng xiào,其核心含義是審察校訂,指對文本或内容進行仔細核對與修正。以下是具體解釋:
基本釋義
指通過詳細審查和比對,确保文字、數據等内容準确無誤。例如古代文獻整理中,需對典籍逐字校對,修正訛誤。
曆史用例
隋代官員牛弘在《同律度量議》中提及:“臣等詳校前經,斟量時事”,意為通過嚴謹校訂前代經典,結合時勢制定标準。
構成解析
該詞多用于學術、文獻研究或正式文本修訂場景,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古籍整理等領域仍有體現。
《詳校》是一個詞語,意思是詳細校對、仔細檢查。通常用于出版、編輯、校對等工作中,表示對文章、書籍等進行仔細核對和修正,确保其準确性和完整性。
《詳校》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言”,拆分後的筆畫數為9畫。
《詳校》是漢語詞彙,源自中國古代文字。它的繁體字形為「詳校」。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根據現代文字學家的研究,「詳校」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具體變化不清楚。但是,它的意思和現代用法一樣。
1. 編輯對這本書進行了仔細的詳校,确保所有内容的正确性。
2. 在出版前,我們需要進行一次詳校,以防止錯誤的印刷。
詳細、校對、核對、修正、準确性
核對、校勘、校對
粗校、草率、漏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