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蘭莸的意思、蘭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蘭莸的解釋

蘭,香草;莸,臭草。多用以喻良莠、賢愚、美丑等。《後漢書·黨锢傳贊》:“蘭蕕無并,銷長相傾。” 李賢 注引《左傳》:“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臰。”《宋書·袁顗傳》:“乃欲毀陵邑,虐 崇憲 ,燒宗廟,鹵禦物,然後蕩覆京都,必使蘭蕕俱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蘭莸”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由“蘭”與“莸”兩個單字組成。從構詞和語義角度分析如下:

  1. “蘭”的釋義

    “蘭”在《漢語大詞典》中指代蘭草或蘭花,屬香草類植物,常象征高潔品質。《說文解字》注解為“香草也”,如《楚辭》中“紉秋蘭以為佩”即以蘭喻君子德行。

  2. “莸”的釋義

    “莸”在《辭源》中記載為一種水邊草本植物,又名“蔓于”,其氣味腥臭,古語中多用于貶義,如《左傳·僖公四年》提到“一薰一莸,十年尚猶有臭”,以“莸”喻惡。

  3. “蘭莸”的複合含義

    二者組合後,“蘭莸”構成對立概念,常用于比喻事物性質截然相反,類似“薰莸不同器”(香草與臭草不可同藏)。例如清代文獻《通俗常言疏證》引《孔子家語》注:“薰莸異器,喻善惡不可共處”,此處“蘭”可對應“薰”,指代善美,“莸”指代丑惡。

  4. 語用與演變

    現代漢語中,“蘭莸”一詞已極少單獨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中,強調對比關系。其構詞邏輯符合漢語“反義複合”規律,如“是非”“黑白”等。

網絡擴展解釋

“蘭莸”是一個漢語詞彙,由“蘭”和“莸”兩個植物名稱組合而成,常用于比喻對立的事物或品質。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字義解析

2.比喻意義

3.古籍用例

4.使用場景

5.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字形結構(如部首、筆畫)或古籍原文引用,可參考《後漢書》《左傳》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曾八部八柱被告辨物居方蠶母鲳鯸超洞重影船主純粹村酒野蔬打請額山發凡起例放去豐辯風塵僕僕沨融茯苓概數刮削海表黑沈沈橫标花大姐黃坂換骨脫胎虎奔賤私浸濡急足決洞袓厲亢進六如居士闾弄馬鄭邈群明豁明祀末位内潤拈酸牛背笛偶寝淺愚青逵社會科學書目肅志堂防讨本踏水特贊丸泥封關晤談狎密綫鞋筱簵之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