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否剝的意思、否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否剝的解釋

《易》的兩個卦名。“否”為天地不交;“剝”為陰盛陽衰。後多以指時運乖舛。《晉書·庾亮傳》:“否剝之難,嬰之聖躬,普天所以痛心於既往而傾首於将來者也。”《陳書·儒林傳·沉不害》:“ 梁太清 季年,數鐘否剝,戎狄外侵,姦回内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否剝”是一個源自《周易》的複合詞,由“否(pǐ)”和“剝”兩個卦名組成,多用于形容時運不濟、境遇坎坷。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卦象含義

    • 否(pǐ)卦:象征“天地不交”,指上下閉塞、萬物不通的狀态,引申為逆境或困頓。
    • 剝卦:表示“陰盛陽衰”,事物衰敗、剝落,常用于描述衰微的局勢。
  2. 複合詞義
    合指時運乖舛、境遇艱難,常見于古籍中對動蕩時代的描述,如戰亂、内憂外患等場景。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獻例證

    • 《晉書·庾亮傳》:“否剝之難,嬰之聖躬。”指國家遭遇重大危機,君主身陷困境。
    • 《陳書·沉不害傳》:“梁太清季年,數鐘否剝。”描述南朝梁末年時局動蕩,外敵入侵、内部腐敗。
  2. 使用特點
    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


三、讀音與辨析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卦象細節,可參考《周易》原文或權威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否剝》的意思

《否剝》(讀音:fǒu bō)是一個漢字詞語,有否定某事或否認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否剝》的部首是“殳”(shū),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否剝》的來源較為複雜。首先,《否》有否定之意;其次,《剝》意為剝除、去除。合起來,表示否定某事或否認。

繁體

《否剝》的繁體字為「否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否剝」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比如在漢字的進一步簡化過程中,會将一些筆畫節省或合并。

例句

1. 他堅決否剝了所有的指控。

2. 我們不能否剝過去的錯誤,但可以從中汲取教訓。

組詞

否認、否定、剝奪、剝離等

近義詞

否定、否認、拒絕、駁斥

反義詞

肯定、認可、承認、接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