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喪的意思、疏喪的詳細解釋
疏喪的解釋
關系疏遠者或遠宗、遠親的喪事。 漢 蔡邕 《陳政要七事疏》:“而有司數以蕃國疏喪,宮内産生,及吏卒小污,屢生忌故。”
詞語分解
- 疏的解釋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暢:疏導。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義疏財。 事物間距離大,空隙大,與“密”相對:疏密。疏松。疏朗。疏曠。疏闊。疏落(?)。稀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不親密,關系遠
- 喪的解釋 喪 (喪) ā 跟死了人有關的事:喪事。喪禮。喪亡。喪假(?)。喪亂。治喪。吊喪。 喪 (喪) à 丢掉,失去:喪失。喪生。喪偶。喪膽。喪氣(不吉利,倒黴。“氣”讀輕聲)。頹喪(情緒低落,精神委靡)
專業解析
疏喪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詞,現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其含義需從構詞和語義演變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
本義指喪服制度中的“疏衰”
“疏”指粗麻布,“喪”即喪服,合稱代指古代五服制度中較疏遠的親屬所穿的粗麻喪服(如《儀禮·喪服》中的“疏衰裳齊”)。體現宗法制度中親疏關系的服飾符號。
-
引申為疏遠者的哀悼行為
後擴展指關系疏遠者對逝者的吊唁或哀悼,如《宋史·禮志》載“百官疏喪,入臨哭奠”,強調禮制性哀悼。
二、語義特征
- 親疏性:區别于至親的“重喪”,凸顯喪禮中的血緣親疏差異(《禮記·喪服小記》)。
- 禮制性:特指符合古代喪禮規範的哀悼形式,如《朱子家禮》規定“疏喪者素服入吊”。
- 書面化: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文史論述,日常口語罕用。
三、現代使用提示
在當代語境下,該詞主要出現于:
- 古代禮制研究文獻(如彭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
- 曆史小說中對喪葬儀式的描述;
- 方言或特定地域文化中保留的古語用法(如部分吳語文獻)。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第7卷)商務印書館,1992年:疏喪詞條釋義
- 《辭源》(修訂本)第三冊,商務印書館,2015年:禮制類詞語考釋
-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喪服制度章節
- 《中國禮儀制度研究》中華書局,2008年:喪葬禮俗沿革考
網絡擴展解釋
“疏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 基本含義:指關系疏遠的親屬或遠宗、遠親的喪事。其中,“疏”表示血緣或情感上的疏遠,“喪”特指喪事。
詞源與文獻引用
-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蔡邕的《陳政要七事疏》:“而有司數以蕃國疏喪,宮内産生,及吏卒小污,屢生忌故。”。此句意為官員因處理遠親喪事、宮廷事務等瑣事而頻繁引發忌諱。
發音與結構
- 拼音:shū sàng(“喪”在此處讀第四聲)。
- 構詞:由形容詞“疏”(疏遠)與名詞“喪”(喪事)組成,屬偏正結構。
使用場景
- 古代多用于官方文書或禮儀讨論中,強調因親屬關系疏遠而需遵循的喪禮規範。與現代漢語中泛指喪事的“喪事”相比,更側重關系的親疏。
關聯知識
- 古代喪禮制度嚴格區分親屬關系的親疏,如《禮記》中的“五服制度”,直接影響服喪時間和禮儀規格,“疏喪”即屬于較疏遠層級的喪事範疇。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禮制度,可參考《禮記》或漢代禮儀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鳥房八擡八座編次曹司阊阍楚江體倒算厄災風馳草靡馮國璋奉聞負耉撫化富教高緺耕殖工資總額管理貫統滾齒機和酬候邏華颠講處禁内魁選靈浒六節末臣目卧目揖旁谘潛符青稻邛都驅擁曲終奏雅髯口惹發聲韻學沈禜沈竈生鼃識明智審獸镮霜糖邃幕縮短歎息田課圖議磑輪衛侍溫宮卧護晤别無後為大無計可奈瑕績顯朝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