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異出衆。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飄逸》:“落落欲往,矯矯不羣。” 陶曾佑 《中國文學之概觀》:“至於詩界,則 李 杜 諸家,豈非矯矯不羣,闡揚《風》《雅》者哉?”
“矯矯不羣”(也寫作“矯矯不群”)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形容人才華出衆、與衆不同,具有超群的儀表或品格。其中“矯矯”指卓越、挺拔的姿态,“不羣”即不隨波逐流、不墨守成規()。
2. 出處與示例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兩類人:
4. 結構與近義詞
如需更全面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杜詩言志》及《二十四詩品》等典籍。
矯矯不羣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志向高遠,不墨守成規,不隨波逐流。它由三個部分組成:矢(示意箭)部,即矯字的首字部分,意為弓箭;喬(音找)字部,即矯字的次字部分,意為長高;羣(音群)字部,意為群衆。該詞源自《毛詩·鄭風·矢》:“矢其矢,莫不中楗。”
矯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部首:矢、喬、羣
筆畫:矢(5畫)、喬(6畫)、羣(13畫)
在繁體中,矯字的寫法會顯得更加複雜,可以分解為部首:矛(音茂)、喬(音巧)、羣(音很)。繁體寫法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部首:矛、喬、羣
筆畫:矛(5畫)、喬(6畫)、羣(13畫)
在古時候,矯字的寫法也有所變化,以小篆為例,矯字的寫法為“喬”旁加“羣”部,即“喬”字旁邊加上羣的部分表示,而在今天的标準楷書中,這兩個字整合在一起形成了現代常見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包含矯矯不羣的例句:
1. 他始終矯矯不羣,勇于追求自己的夢想。
2. 她一直以來都保持着矯矯不羣的心态,不受他人的限制。
3. 學生們受到老師的矯矯不羣的思想啟發,積極探索新的學習方法。
以下是一些與矯矯不羣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矯正、矯捷、矯健
近義詞:不拘一格、獨樹一幟、突破常規
反義詞:墨守成規、隨波逐流、循規蹈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