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鼎中美食。《南齊書·劉休傳》:“帝頗有好尚,尤嗜飲食, 休 多藝能,爰及鼎味,問無不解。” 唐 韓愈 《答柳柳州食蝦蟇》詩:“居然當鼎味,豈不辱釣罩?”
(2).相傳 商 武丁 問 傅說 如何治理國家, 傅 以如何調鼎中之味對。後以“鼎味”指國政。《晉書·裴秀傳》:“孝友著於鄉黨,高聲聞於遠近。誠宜弼佐謨明,助和鼎味,毗贊大府,光昭盛化。”《宋書·隱逸傳·周續之》:“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
“鼎味”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其解釋如下:
字面指代
“鼎”是古代烹煮食物的三足炊具,象征烹饪技藝;“味”指食物的滋味。因此“鼎味”最初指鼎中烹制的美味佳肴,形容食物的高品質。例如唐代韓愈的詩句“居然當鼎味,豈不辱釣罩”,便以“鼎味”比喻珍馐。
引申為治國之道
《晉書》《宋書》等古籍記載,商王武丁曾問賢臣傅說治國之策,傅說以“調和鼎味”類比治理國家,強調平衡與協調的重要性。此後,“鼎味”被引申為“國政”或“國家大計”,例如《晉書·裴秀傳》中“助和鼎味”即指輔佐朝政。
以上釋義綜合了《漢典》《查字典》等高權威性詞典的注解,并結合了《南齊書》《晉書》等古籍用例。
《鼎味》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美食中的佳肴美味。
《鼎》的拆分部首是金,總共有飛、鹵、雙、曰、月五個筆畫。
《味》的拆分部首是口,總共有八個筆畫。
《鼎味》一詞源于古代象形文字。在繁體漢字中,《鼎》的寫法保持不變,《味》則寫作「味」。
在古代漢字中,《鼎》的寫法多種多樣,包括「鼎」、「鼎」、「鼈」等。
《味》的古代寫法也有很多種,包括「味」、「苿」、「未」等。
這家餐廳的菜品都非常美味,真是鼎味十足。
香味、口味、味道、味覺。
美食、佳肴、美味。
平淡、無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