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蓦山溪的意思、蓦山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蓦山溪的解釋

(1).詞牌名。又名《上陽春》。雙調八十二字,仄韻。

(2).曲牌名。南北曲均屬大石調。字數均與詞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在套曲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蓦山溪”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一個詞牌名和曲牌名,具有以下多層面的含義:

一、作為詞牌名

  1. 基本信息

    • 别名:又名“上陽春”“心月照雲溪”“弄珠英”。
    • 結構:以程垓《蓦山溪·老來風味》為正體,雙調八十二字,前後段各九句、三仄韻;另有變體如八十三字或不同韻腳形式。
    • 聲韻特點:因用仄聲韻且韻腳稀疏,音節散緩低沉,創作難度較高。
  2. 題材與代表作品

    • 適用題材:抒情、寫景、詠物、祝頌等。
    • 名作舉例:辛棄疾、姜夔等均有作品,如吳舜選《蓦山溪·園林何有》描繪春日園林景象,體現閑適生活。

二、作為曲牌名

三、名稱起源

“蓦山溪”本意與“騎馬跨越溪澗”相關,是北宋時期新創的詞調。

四、示例詞句

如引用的吳舜選詞:

“園林何有,修竹搖蒼翠。春到小桃蹊,看綠滿、一池春水……”
通過自然景物與生活場景的描寫,展現清新閑適的意境。


如需了解具體作品的翻譯或注釋(如的案例),可進一步說明查詢的篇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蓦山溪》的意思

《蓦山溪》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蓦、山、溪三個字。蓦(mò)意為突然,忽然;山(shān)指山脈;溪(xī)指小河、小溪。因此,《蓦山溪》可以理解為突然出現的山脈旁的小溪。

拆分部首和筆畫

《蓦山溪》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蓦:草字頭,五筆編碼為FGNI,共13畫。

山:山字旁,五筆編碼為MAU,共3畫。

溪:水字旁,五筆編碼為IIII,共13畫。

源自和繁體字

《蓦山溪》源自唐代杜牧的《秋夕》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其中的“天階夜色涼如水”被描寫成了山脈旁的小溪,由此形成了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蓦山溪的寫法是蓦山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蓦山溪的漢字寫法為陌山溪。古代的陌字形狀與蓦字形狀相似,因此在古代文獻中也會使用陌山溪一詞來表示蓦山溪。

例句

1. 在那片蓦山溪旁,我在甯靜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靜。

2. 大自然中的蓦山溪清澈見底,水流緩慢而悠閑。

組詞

1. 山溪(shān xī):指山脈旁的小溪。

2. 蓦然(mò rán):指突然、忽然。

3. 溪流(xī liú):指小川、小河流。

近義詞

蓦山溪的近義詞是蓦然間的山溪。

反義詞

蓦山溪的反義詞是平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