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夏礿的意思、夏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夏礿的解釋

亦作“ 夏禴 ”。謂天子諸侯夏祭。《周禮·春官·司尊彜》:“春祠、夏禴,祼用雞彜鳥彜。”《禮記·明堂位》:“夏礿、秋嘗、冬烝、春社。”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摘注<論語>》:“ 馬融 以為 魯 在東,春當朝,故祭禮但有夏礿、秋嘗、冬烝,而無春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夏礿”是古代中國祭祀制度中的專有名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夏礿(xià yuè) 指古代天子或諸侯在夏季舉行的祭祀活動,屬于“四時祭”之一。該詞也寫作“夏禴”,兩者含義相同。


二、文獻依據

  1. 《周禮·春官·司尊彜》
    記載:“春祠、夏禴,祼用雞彜鳥彜”,說明夏季祭祀的禮儀規範。
  2. 《禮記·明堂位》
    提到“夏礿、秋嘗、冬烝、春社”,将夏礿與其他季節的祭祀并列。
  3. 《禮記·王制》
    另一處記載“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此處夏季祭祀稱“禘”,可能與不同曆史時期或學派對祭祀名稱的差異有關。

三、補充說明


四、相關概念

古代四時祭的完整體系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他祭祀名稱(如“禘”的細察含義),可參考《說苑》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夏礿》的意思

《夏礿》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夏天的炙熱。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夏礿》的拆分部首是夊(足),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來源和繁體

《夏礿》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夏”字來自于古文字“牙”或“叚”,表示盛夏的季節,“礿”則代表炙熱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夏”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包括“⺆”(勹)和“⺼”(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夏字的寫法有很多種,如甲骨文、金文、隸書等。其中最早的甲骨文夏字是由三個日字組合而成的,形狀類似于太陽。

例句

1. 在夏礿的酷熱天氣裡,人們都喜歡去遊泳。

2. 夏礿的陽光讓大地變得火辣辣的。

組詞、近義詞與反義詞

組詞:夏天、夏季、夏日、盛夏等。

近義詞:炎熱、酷熱、灼熱。

反義詞:冬寒、寒冷、涼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