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ofread and correct] 校正[文字]
(1).審問核實。《警世通言·萬壽娘報仇山亭兒》:“押下司理院,綳爬吊拷,一一勘正,三人各自招伏了。”
(2).校正,糾正。 魯迅 《書信集·緻許壽裳》:“文求堂所印《選集》,頗多訛脫,前曾為之作勘正表一紙。”
“勘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文字校正
主要用于校對書籍、文稿中的錯誤。如魯迅在書信中提到為《選集》制作勘正表,修正印刷中的訛脫。
曆史語境中的審問核實
在古典文獻中,如《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中,“勘正”指通過審問和拷打核實案情(、)。這一用法現代已較少見。
現代語境:
“文稿付印前,須再三勘正訛誤。”(、)
“勘正的白桦木闆,頂部鑲嵌儲存資料的黑煙石。”()
文學引用:
“押下司理院,一一勘正,三人各自招伏。”(《警世通言》)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警世通言》等古典文獻或現代校勘學資料。
勘正(kān zhèng)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思是校正、糾正錯誤或誤差。
勘正的部首是力(lì),共7個筆畫。
勘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最早出現在《後漢書·陳蕃傳》中。
勘正的繁體字是勘訂。
在古代,勘正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許差異,但整體結構基本相同,始終保持着“勹”和“正”的組合。
1. 檢查稿件時,請仔細勘正每一個錯字。
2. 經過勘正,我們發現了造成問題的源頭。
勘驗、勘測、正視、正直、正義。
改正、糾正、修正。
錯誤、偏差、失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