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镬刀鋸的意思、鼎镬刀鋸的詳細解釋
鼎镬刀鋸的解釋
古代四種酷刑的刑具。泛指最殘酷的刑罰。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四:“真知夫進退得喪死生禍福之不足以累吾心,則雖鼎鑊刀鋸,視之如寝飯之安矣。”《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若見此奸賊,必手刃其頭,刳其心肝而食之。雖赴鼎鑊刀鋸,亦無恨矣!” 清 譚嗣同 《仁學》二:“民之俯首帖耳,恬然坐受其鼎鑊刀鋸,不以為怪,固已大可怪矣。”亦省作“ 鼎鋸 ”。《明史·雒于仁傳》:“若懷忠守義者,即鼎鋸何避焉。”
詞語分解
- 鼎镬的解釋 .鼎和镬。古代兩種烹饪器。《周禮·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 鄭玄 注:“鑊所以煮肉及魚臘之器,既孰,乃脀于鼎,齊多少之量。”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五:“《茶經》以魚目湧泉
- 刀鋸的解釋 古代刑具。亦指刑罰中刑用刀鋸。;;《漢書;刑法志》詳細解釋.刀和鋸。古代刑具。亦代指刑罰。《國語·魯語上》:“中刑用刀鋸。” 韋昭 注:“割劓用刀,斷截用鋸。”《史記·範雎蔡澤列傳》:“設刀鋸以禁奸
網絡擴展解釋
“鼎镬刀鋸”是一個漢語成語,指代古代殘酷的刑罰工具,現多用于形容極端嚴酷的刑罰或處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鼎:古代烹煮食物的青銅器具,後演變為刑具,用于将人活活煮死。
- 镬:無足大鍋,常與鼎配合使用,同為烹刑刑具。
- 刀鋸:刀用于砍頭或截肢,鋸用于刖刑(斷足),均為肉刑工具。
- 整體含義:泛指古代四種最殘忍的刑罰工具,後引申為酷刑或極端的苦難。
二、出處與用法
-
古籍引用:
- 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雖赴鼎镬刀鋸,亦無恨矣”,表達甘願承受酷刑的決心。
-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續黃梁》:“刀鋸鼎镬,即加臣身”,強調刑罰的殘酷性。
-
語法功能:
- 作主語或賓語,例如“恬然坐受其鼎镬刀鋸”(譚嗣同《仁學》),表現對壓迫的隱忍。
三、相關辨析
- 詞序變體:也寫作“刀鋸鼎镬”,如《漢書》提到“刀鋸”對應刖刑,“鼎镬”對應烹刑,兩者并列使用。
- 現代延伸:可用于比喻高壓統治或嚴苛環境,但實際語境中多保留曆史色彩。
四、例句參考
- “忠臣義士,刀鋸鼎镬,百死莫贖”(《南史演義》),形容忠烈之士不懼酷刑。
- “如果臣言虛謬,刀鋸鼎镬即加臣身”(《聊齋志異》),表達以性命擔保的決絕。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警世通言》《漢書·刑法志》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鼎镬刀鋸》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是指古代炊具鼎和镬,以及刀和鋸這兩種工具的總稱。它表達了與烹饪和木工相關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鼎镬刀鋸》這個詞的組成部首是“金”和“刀”。它們分别是部首“金(钅)”和“刀(刂)”。
來源:
《鼎镬刀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和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代社會中,鼎、镬、刀和鋸都是重要的工具,被廣泛應用于烹饪和木工等領域。因此,這個詞彙出現并被應用于描述這些工具。
繁體:
《鼎镬刀鋸》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相同。沒有任何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常常與現代略有不同。而對于《鼎镬刀鋸》這個詞來說,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廚師用鼎镬烹饪出了一道美味的菜肴。
2. 木匠使用刀和鋸來制作家具。
組詞:
《鼎镬刀鋸》這個詞可以和其他詞組成新的詞組,比如:
- 镬刀:指用于烹饪的大的平底鍋。
- 鋸刀:指用于木工的鋸子。
近義詞:
《鼎镬刀鋸》這個詞的近義詞包括:
- 炊具:指用于烹饪的器具。
- 工具:指用于進行特定任務的器械。
反義詞:
《鼎镬刀鋸》這個詞的反義詞可以是:
- 碗筷:指用于進食的器具。
- 筆和紙:指用于寫作和繪圖的工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