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ntry post] 警戒分隊或哨兵執行任務的固定處所
邊防哨所
哨兵的駐所。 元輝 《伏擊》詩:“把火柴留在哨所,把手電留在哨所,告别燈燭,告别篝火,我們要去過伏擊生活。”
哨所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軍事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軍隊在邊境或重要區域設立的固定警戒點,主要用于監視、防禦和上報突發情況。現代哨所多為邊防部隊的執勤單位,通常駐紮在邊境前沿或其他敏感地區。
詞源結構
由"哨"(崗哨)和"所"(處所)組成,屬偏正式複合詞,強調警戒場所的屬性。
核心任務
以發現異常情況、初步處置突發事件、及時上報信息為三大基本職能。
規模配置
根據戰略位置重要性,人員配置從2-3人到百餘人不等,例如高原查果拉哨所等特殊環境駐點需適應極端條件。
在文學語境中可比喻關鍵崗位,如"知識哨所""信息哨所"等用法,突顯其守護與預警的象征意義。
可通過等來源獲取更多例句及曆史典故。
哨所是指設立在邊境、邊界或交通要道上的觀察點或監控站,用于偵察、警戒或保衛的建築物。
哨所的部首是口(kǒu),共有11個筆畫。
哨所這個詞源于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人們設立哨所用于觀察敵情、傳遞信息或保護邊境安全。隨着社會的發展,哨所逐漸演變成今天的邊防、警戒和監控系統。
哨所的繁體字是 "哨所",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哨所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過,哨這個字的基本形狀和現代相似,所字也有類似的形态。古時的筆畫可能與現代稍有出入,但總體上接近。
1. 軍隊在邊境上設立了哨所,以保護國家的安全。
2. 哨所的士兵每天都要進行巡邏和觀察工作。
哨兵、哨位、哨崗、哨卡、哨堡
瞭望台、警戒所、前哨
無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