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鼎镬刀锯的意思、鼎镬刀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鼎镬刀锯的解释

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泛指最残酷的刑罚。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真知夫进退得丧死生祸福之不足以累吾心,则虽鼎鑊刀锯,视之如寝饭之安矣。”《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刳其心肝而食之。虽赴鼎鑊刀锯,亦无恨矣!” 清 谭嗣同 《仁学》二:“民之俯首帖耳,恬然坐受其鼎鑊刀锯,不以为怪,固已大可怪矣。”亦省作“ 鼎锯 ”。《明史·雒于仁传》:“若怀忠守义者,即鼎锯何避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鼎镬刀锯"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字面指四种残酷的刑具,后多用于比喻极其严酷的刑罚或巨大的磨难、考验。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的详细解释:

一、 字词本义解析

  1. 鼎 (dǐng): 原为古代烹煮食物的大型三足两耳青铜器。在刑罚语境中,特指一种酷刑,即将人投入烧有沸水或热油的鼎中烹煮致死。来源:《汉语大词典》。
  2. 镬 (huò): 古代指无足的大锅。同样用作刑具,即将人投入盛有沸水或热油的大镬中烹煮。常与“鼎”连用或互换。来源:《古代汉语词典》。
  3. 刀 (dāo): 指刀具,作为刑具用于砍杀或切割肢体(如斩首、剐刑)。来源:《辞海》(第七版) 。
  4. 锯 (jù): 指锯子,作为刑具用于锯断人的肢体(如腰斩)。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 合成词义与比喻义

三、 古籍例证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描述刑罚的严酷或表达不惧酷刑的决心:

“鼎镬刀锯”核心指代古代烹煮(鼎、镬)和切割(刀、锯)类的极端酷刑,其字面含义反映了历史的残酷性。作为成语,其现代意义更侧重于比喻极其严酷的磨难、考验或巨大的危险,强调承受者面临的压力或痛苦程度之深。

网络扩展解释

“鼎镬刀锯”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代古代残酷的刑罚工具,现多用于形容极端严酷的刑罚或处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用法

  1. 古籍引用:

    •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虽赴鼎镬刀锯,亦无恨矣”,表达甘愿承受酷刑的决心。
    •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刀锯鼎镬,即加臣身”,强调刑罚的残酷性。
  2. 语法功能:

    • 作主语或宾语,例如“恬然坐受其鼎镬刀锯”(谭嗣同《仁学》),表现对压迫的隐忍。

三、相关辨析


四、例句参考

  1. “忠臣义士,刀锯鼎镬,百死莫赎”(《南史演义》),形容忠烈之士不惧酷刑。
  2. “如果臣言虚谬,刀锯鼎镬即加臣身”(《聊斋志异》),表达以性命担保的决绝。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警世通言》《汉书·刑法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标写敝化不患不阶不亢不卑不惺惺惭忝尝酎充气毳袍奠居弟男子侄东墙窥宋冻伤多昝匎刍发松蜚遯奉遵覆亡垢汙官不威牙爪威行己有耻徽册蕙心纨质兼道交白鸡距尽法几时拘逼军衔慷爽窠巢课夫两得灵派灵弱妙算泥佛狞雷牛鞭怒恚匹驰卿老衾衣穷域容体摄官承乏慎问识真夙仇统合推拿托足魏巍蕰藉下的乡瓜子闲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