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禀的意思、官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禀的解釋

官府的糧食。《新唐書·楊瑒傳》:“今考功限天下明經、進士歲百人,二監之得無幾,然則學徒費官稟,而博士濫天祿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其核心含義指官府發放的糧食或俸米,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指官方、政府機構。古代官府掌管糧食儲備與分配,如《周禮》記載的"倉人掌粟入之藏"即體現官方對糧儲的管理職能。

  2. 禀(通"廪")

    • 本義:糧倉。《說文解字》:"禀,賜谷也。" 段玉裁注:"凡賜谷曰禀,受賜亦曰禀。"
    • 引申義:官府供給的糧食。如《漢書·文帝紀》"吏禀當受鬻者",顔師古注:"禀,給也。"

二、詞義詳解

官禀即官府供給的糧食或俸祿,常見于古代文獻:


三、曆史語境中的使用

  1. 制度背景

    自秦漢至明清,曆代設"常平倉""義倉"等官倉體系,其儲糧統稱"官禀",用于調節糧價、赈災、養軍。

    :唐代《通典》載:"諸州官禀,歲以義倉粟補之。"

  2. 文獻例證

    • 《後漢書·劉般傳》:"官禀饑人。"
    • 《朱子語類》卷一百一:"俸給皆官禀也。"

四、現代轉化與關聯概念

隨着貨币制度發展,"官禀"的實物供給形式逐漸消失,但概念延伸至現代財政供養體系(如公職人員薪資福利)。相關術語可參考: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1年,"官禀"詞條。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3. 《中國古代官僚制度研究》,吳宗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四章"俸祿與供給制度")。
  4. 《宋史·食貨志》,中華書局點校本,1985年。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參考文獻以權威出版物為準;現代研究著作可通過國家圖書館數據庫或學術平台檢索。)

網絡擴展解釋

“官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官禀(拼音:guān bǐng,注音:ㄍㄨㄢ ㄅㄧㄥˇ)指官府的糧食,多用于描述古代官方儲備或分發的糧食物資。例如《新唐書·楊瑒傳》中提到:“學徒費官稟,而博士濫天祿者也”,即批評當時官學消耗官府糧食卻成效甚微的現象。


二、字義拆分

  1. 官:

    • 指政府或公家機構,如“官府”“官辦”;
    • 也可引申為公共事務或官員職務。
  2. 禀:

    • 本義為“報告”(如“禀報”),但在此詞中通“廪”(lǐn),指糧倉或儲糧。
    • 因此,“官禀”實為“官廪”的異寫,強調官府所有的糧食儲備。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尤其是涉及財政、教育或民生政策的文本中,例如讨論官學開支、赈災糧分配等場景。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禀”與“廪”在古籍中常因形近或音近而混用,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現代漢語中此詞已不常用,多見于曆史研究或古文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哀贊邊音别食嗶嘰緞不緊沉湎酒色赤繩系足春貢疊羅黃帝則對策堆垛場發覆放告牌豐柯浮淺富紳國仇家恨衡服橫排橫行公子鴻號谾豅黃潦會社繪圖加深禁制俊賢闚園濫官污吏岚煙貍首榴彈流宕忘反柳陌花衢龍門石窟落草羅裙包土買撥來沒牙箝面紅耳赤杪秋沒地裡的巡檢普碌碌前頭人前藻喬做氣脈認影爲頭三工官曬腹省敵省堂塌火挺實湍泷五極鎢砂相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