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簿鈔的意思、簿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簿鈔的解釋

簿冊文書。 宋 朱熹 《答滕德章書》:“縣僻官卑,想亦少事。然勾銷簿鈔,所繫不輕。政自不可忽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簿鈔”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單字拆分與曆史語境角度解析:

  1. 單字釋義

    “簿”指古代用于記錄、登記的文書或冊子,如《說文解字》釋“簿”為“書也”,即書寫記錄的載體。

    “鈔”在古漢語中可指紙币(如“交鈔”)、抄錄(如“抄寫”),或官府文書(如“鈔引”)。

  2. 複合詞含義

    “簿鈔”在曆史文獻中多指官方登記財務或事務的文書,常見于宋元時期。例如《宋史·食貨志》記載地方需定期呈報“簿鈔”以核驗賦稅,其内容涵蓋田畝、人口等數據。

  3. 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行政與財政管理,如《文獻通考》提到“簿鈔”是州縣官吏考核的重要依據,需與中央存檔的“底簿”比對,以防篡改。

網絡擴展解釋

“簿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簿冊文書,即用于記錄、管理事務的官方或正式文件。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該詞由“簿”和“鈔”組成:“簿”指冊籍、文書,“鈔”通“抄”,意為謄錄。合指需登記、核對的官方記錄文件。

  2. 文獻例證
    宋代朱熹在《答滕德章書》中提到:“縣僻官卑,想亦少事。然勾銷簿鈔,所繫不輕。政自不可忽也。”此處強調簿鈔作為地方政務的重要憑證,需嚴謹處理。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官方行政文書中,涉及戶籍、賦稅、案件等需存檔備查的冊籍,與現代“檔案”“台賬”功能相似。

  4. 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 近義詞:簿籍、簿冊、文書
    • 反義詞:無直接反義,但可對比非正式記錄的“便箋”“手劄”等。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多個權威詞典與文獻來源。若需更深入的曆史用例或語義演變分析,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鏖戰敝鼓喪豚不貳過剿拾陳篇俦倫刺客蕩寒督勸爾汝歌煩刑封凍芙蓉國感慨胳膊酣嬉淋漓阖攏和豫黃茄輝景霍食湔灑嬌婉金伏勁翮矜容俊龐尻門子克扣煉金客獵俊論解岷江蹑腳蹑手逆先蓬科僻安剖豁乾村沙青谿散傳桑根車三铉奢求似醉如癡松丘松蕈蒐畋探望體制頭排貨鼍梁望湖樓蚊腳書卧骨五氏夏候鳥鄉老鮮霁舷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