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謂佛、菩薩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濟衆,使脫離生死苦海。 南朝 梁 蕭統 《開善寺法會》詩:“法6*輪明暗室,慧海度慈航。”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斷癡求慧劍,濟苦得慈航。”《花月痕》第五二回:“萬頃情波,都成覺岸;千重苦海,盡泛慈航。”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慈航漢語 快速查詢。
慈航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佛教義理與漢語語義兩個維度闡釋:
指佛、菩薩以慈悲之心普度衆生脫離苦海,如舟航濟人于彼岸。
“慈”為“拔苦予樂”的慈悲精神,“航”喻指救度的途徑或工具。
《漢語大詞典》釋為“佛教謂佛、菩薩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濟衆,使脫離生死苦海”。
佛經中常見“慈航普渡”之說,如《妙法蓮華經》強調觀音菩薩“慈航倒駕”,示現救難形象。
引申為對人間苦難的救贖與關懷,常見于文學、藝術及機構命名:
古典詩詞以“慈航”喻指濟世善行,如清代趙翼詩句“欲借慈航力,普渡登彼岸”。
醫療機構(如台北慈濟醫院前身“慈航醫院”)、慈善組織常以此命名,彰顯人道關懷。來源:慈濟官網曆史沿革。
據《漢語大詞典》及《佛學大辭典》綜合定義:
慈航(cí háng)
佛教術語。指佛菩薩以慈悲之心引導衆生脫離生死輪回之苦海,如同以舟船渡人至安樂彼岸。後泛指一切濟世利人的善行。
參考資料
“慈航”是一個具有深厚宗教文化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慈航”原為佛教用語,指佛、菩薩以慈悲之心救度衆生脫離生死苦海,如同航船渡人至彼岸。該詞由“慈”(慈悲)和“航”(航行)組成,比喻用慈悲作為渡人工具。例如唐代白居易詩句“濟苦得慈航”,即表達對佛法普度的贊頌。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宗教典故或詩詞用例,可查閱《開善寺法會》《花月痕》等文獻原文。
白鵲拔軍本份邊火彩錯柴片乘火打劫癡兒騃女絺纻初榮達名打牙犯嘴點籌郞抵隙度量衡二荒地副能公例構造湖故年駭龍走蛇黑不溜偢橫徵暴賦歡榮畫頁虺易貨位劫剝靜存吉祥杵科目儒寬靜酪粥了法寥寥可數六材陸離廟殿苗期牟盛木鴈評點本汽船清堂棄席日久歳深颡根砂裡淘金上山山容山莊深心視印水月燈屬員挑針打眼庭帏土地神五衆寫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