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綠色小蟲。 唐 杜甫 《課小豎鋤舍北果林枝蔓荒穢淨訖移床》詩之二:“青蟲懸就日,朱果落封泥。” 閩 徐夤 《蝴蝶》詩之一:“縹緲青蟲脫殼微,不堪煙重雨霏霏。”《詩·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宋 朱熹 集傳:“螟蛉,桑上小青蟲也。”
(2).指青蟲簪。古代婦女的發飾。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湘東王名士悅傾城》:“衫輕見跳脫,珠概雜青蟲。”
(3).指雕成蟲形的青色佩玉。《南史·夷貊傳上·婆利國》:“ 普通 三年,其王 頻伽 復遣使 珠智 獻白鸚鵡、青蟲、兜鍪、瑠璃器、古貝、螺杯、雜香藥等數十種。” 唐 張祜 《吳宮曲》:“玉釵斜白燕,羅帶弄青蟲。”
(4).喻穿綠衣者。《資治通鑒·唐懿宗鹹通元年》:“ 王輅 等進士數人在賊中,皆衣緑, 暀 ( 劉暀 )悉斬之,曰:‘亂我謀者,此青蟲也。’”
“青蟲”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語境具體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蝶蛾幼蟲
指蝶類或蛾類的幼蟲,通常呈綠色,如徐寅《初夏戲題》中“青蟲也學莊周夢”即用此意。部分種類(如煙青蟲、菜青蟲)是農業害蟲,危害辣椒、蘿蔔等作物葉片。
螟蛉别稱
古代将螟蛉(寄生蜂的宿主)稱為青蟲,如朱熹注解《詩經》時提到“螟蛉,桑上小青蟲”。
發飾青蟲簪
南朝文獻記載,青蟲簪是婦女頭飾,如梁簡文帝詩“珠概雜青蟲”即指此物。
青色佩玉
雕成蟲形的青色玉佩,唐代張祜《吳宮曲》中“羅帶弄青蟲”即描述此類飾品。
指穿綠衣者,多見于古詩文中的借代用法。
農業領域常特指危害作物的鱗翅目幼蟲,如防治時會使用“生物導彈”技術針對煙青蟲等害蟲。
提示: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文學作品中多指自然生物或飾品,農業語境則側重害蟲屬性。如需更詳細古籍例證,可參考《漢典》或《辭海》條目。
《青蟲》是指幼蟲期呈現青色的昆蟲。它可以代表蝴蝶、蛾子、蜻蜓等各種昆蟲的幼蟲階段。
《青蟲》這個詞的部首是虍,拆分為“虍+蟲”。虍為5畫,蟲為6畫。
《青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青”表示顔色青綠,代表幼蟲的體色。而“蟲”表示昆蟲。
《青蟲》的繁體字為「青蟲」。
古代漢字中,《青蟲》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青+蟲」的結構,例如「靑蟲」。
1. 田野裡有一條青蟲正悠閑地爬行。
2. 我小時候養過一段時間的青蟲,看它們悄悄地變成蝴蝶是一種奇妙的經曆。
3. 滿天的青蟲在花叢間飛舞,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組詞:青蛙、青草、青蚨
近義詞:幼蟲、幼蛾、幼蜻蜓
反義詞:成蟲、蝴蝶、蜻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