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曉。《三國志·魏志·溫恢傳》:“ 揚州 刺史曉達軍事,動靜與共咨議。”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司空王公思禮》:“曉達兵家流,飽聞《春秋》癖。” 宋 曾鞏 《韓晉卿莫君陳刑部郎中制》:“爾曉達吏方,宜在茲任。”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三:“僕之才非不自知,平生於百事皆不曉達。”
“曉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由“曉”和“達”組合而成:
組合後表示“通曉事理,深刻理解并靈活運用”,強調對事物本質的把握能力。
該詞在古代典籍中多次出現:
在姓名學中,“曉達”寄托了兩種期望:
需注意,部分網絡釋義(如強調“機智”)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建議結合古典用例理解核心含義。
曉達(xiǎo dá)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知道、了解、明白”的意思。
曉達的部首是日字旁,拆分後的部首是日,筆畫數為8劃。
曉達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中“曉”指的是清晨、天亮的意思,“達”指的是到達、達到的意思。合在一起表示在天亮之後心智清醒,了解事物的意思。
曉達的繁體字是曉達。
在古時候,曉達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相似的意思。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結合曆史和文獻進行研究。
1. 他對這個問題非常曉達,給出了很好的解釋。
2. 經過多年的學習,她曉達了很多關于漢字的知識。
曉達可以和其他詞語進行組合,形成新的詞組,如:
1. 曉達能力
2. 曉達世事
3. 曉達智慧
曉達的近義詞包括了解、懂得、明了。
曉達的反義詞包括不曉達、不了解、不知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