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齊頭;相同。 唐 白居易 《喜夢得自馮翊歸洛兼呈令公》詩:“甲子等頭憐共老,文章敵手莫相猜。”
(2).猶等閑。謂輕易。 唐 元稹 《放言》詩之二:“總被天公霑雨露,等頭成長盡生涯。” 清 李調元 《方言藻》卷下:“等閒與等頭,皆 唐 人方言,輕易之辭也。”
(3).戥子量物時扣除的重量。《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假如别人将東西去解時,他卻把九六七銀子,充作紋銀;又将小小的等子稱出,還要欠幾分等頭。”《醒世姻緣傳》第一回:“等頭比别家不敢重,錢數比别家每兩多二十文。”
“等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個義項,其含義及使用示例如下:
指事物長度、數量或狀态完全一緻,沒有差異。常見于唐代詩文,如:
表示某事被輕率對待或容易完成。例如:
戥子(一種小秤)使用時預先扣除的微量重量。例如:
等頭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等和頭。等的拆分部首為矢,筆畫為2;頭的拆分部首為⺮,筆畫為6。
等頭的原義為尖銳的頂端。它也借指事物的前端、開始的部分。
《說文解字》中記載了等頭的古代寫法為「⺮小」,即頭部為竹字的小字形。隨着漢字的演變和規範化,等頭逐漸演變為現代常用字。
在繁體中,等頭的寫法為「等頭」。
以下是等頭的例句:
1. 請注意講話的等頭,不要離題。
2. 他的新工作已經到了發展的等頭。
組詞:
等級、頭緒、頭痛、大頭菜
近義詞:
開頭、起點、始端
反義詞:
結尾、終點、末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