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德的意思、惡德的詳細解釋
惡德的解釋
[wicked conduct] 惡劣的品德
詳細解釋
不良的品德。亦指有不良品德的人。《書·說命中》:“爵罔及惡德,惟其賢。” 明 劉基 《郁離子·神仙》:“貪與廉相反,而貪為惡德。” 魯迅 《僞自由書·文人無文》:“自然,嘴唇幹和頭皮癢,古今的聖賢都不稱它為美德,但好像也沒有斥為惡德的。”
詞語分解
- 惡的解釋 惡 è 不好:惡感。惡果。惡劣。惡名。丑惡。 兇狠:惡霸。惡棍。險惡。兇惡。 犯罪的事,極壞的行為:惡貫滿盈。 好美愛善 惡 ù 讨厭,憎恨,與“好(刼 )”相對:可惡。厭惡。好(刼 )惡。 好美愛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網絡擴展解釋
“惡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不良的品德,也代指道德敗壞的人。該詞強調行為或品質的惡劣性,常用于批判不道德的人或現象。
二、詳細解釋
-
詞源與出處
- 最早見于《尚書·說命中》:“爵罔及惡德,惟其賢”,指不将爵位授予品德敗壞者。
- 明代劉基在《郁離子·神仙》中提到“貪為惡德”,進一步将具體行為與“惡德”關聯。
-
現代用法
魯迅在《僞自由書·文人無文》中舉例說明,某些行為雖不被視為美德,但也不一定被歸為“惡德”,體現該詞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
三、使用場景
- 批判性語境:如評價欺詐、貪婪、忘恩負義等行為,例如:“忘恩是比酗酒更嚴重的惡德。”
- 文學與曆史分析:用于描述反面人物或社會現象,如“幫閑者集惡德于一身”這類文學形象。
四、例句參考
- 他因貪婪欺詐,被斥為“惡德之人”。
- 雪萊曾對比“惡德”與“美德”,強調和平與和諧的重要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文學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尚書》、劉基《郁離子》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惡德是指言行不正直、行為惡劣、品德敗壞的意思。惡德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亞”、“心”和“攵”三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1。
“惡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繁體字中,“惡德”的寫法為「惡德」,德字左側的「忄」是心的意思,表示言行舉止與内心息息相關;德字右側的「攵」則代表寫作、書寫。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但意義并沒有改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惡德”的例句:
1. 他的惡德終于被曝光,衆人紛紛對其失望。
2. 面對他人的困難,我們不能展示惡德,而應給予幫助。
3. 這個公司以其惡德行事而聲名狼藉。
組詞方面,與“惡德”相關的詞彙有:“惡人”、“惡行”、“惡習”等。
“惡德”的近義詞包括:“惡劣”、“邪惡”、“不端”等。
“惡德”的反義詞則為:“善良”、“正直”、“高尚”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滿足您的要求!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