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惡德的意思、惡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惡德的解釋

[wicked conduct] 惡劣的品德

詳細解釋

不良的品德。亦指有不良品德的人。《書·說命中》:“爵罔及惡德,惟其賢。” 明 劉基 《郁離子·神仙》:“貪與廉相反,而貪為惡德。” 魯迅 《僞自由書·文人無文》:“自然,嘴唇幹和頭皮癢,古今的聖賢都不稱它為美德,但好像也沒有斥為惡德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惡德指違背社會道德規範的惡劣品性或行為傾向,具有明确的倫理否定性。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核心釋義(詞典定義)

  1. 惡劣的道德品質

    指個體或群體表現出的違背公序良俗的品性特質,如虛僞、貪婪、殘忍等。《漢語大詞典》定義為"不良的品德",強調内在道德缺陷。

  2. 具體化的敗壞行為

    在具體語境中可指代欺詐、背信等違反道德準則的行為。《現代漢語詞典》釋為"惡劣的品質或行為",兼具抽象品性與具象行為雙重指向。

二、倫理定位(學界共識)

  1. 與"美德"的對立範疇

    在中國倫理體系中,惡德被視為"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美德的直接對立面,破壞社會信任基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倫理思想研究》)。

  2. 社會危害性認定

    具有侵蝕社會凝聚力、阻礙良性秩序建構的特性,如《倫理學大辭典》指出其"損害他人或公共利益的特質"。

三、現實表現(常見場景)

  1. 個人層面

    表現為極端利己主義、責任缺失等,如商業活動中的惡意違約、學術領域的剽竊行為。

  2. 群體層面

    體現為制度性腐敗、系統性歧視等結構性道德失範,需通過法律與道德雙重機制矯正(參考《應用倫理學導論》案例庫)。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P521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P345
  3.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倫理思想研究綱要》
  4. 朱贻庭主編《倫理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5. 清華大學《應用倫理學導論》教學案例庫

網絡擴展解釋

“惡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不良的品德,也代指道德敗壞的人。該詞強調行為或品質的惡劣性,常用于批判不道德的人或現象。


二、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出處

    • 最早見于《尚書·說命中》:“爵罔及惡德,惟其賢”,指不将爵位授予品德敗壞者。
    • 明代劉基在《郁離子·神仙》中提到“貪為惡德”,進一步将具體行為與“惡德”關聯。
  2. 現代用法
    魯迅在《僞自由書·文人無文》中舉例說明,某些行為雖不被視為美德,但也不一定被歸為“惡德”,體現該詞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


三、使用場景


四、例句參考

  1. 他因貪婪欺詐,被斥為“惡德之人”。
  2. 雪萊曾對比“惡德”與“美德”,強調和平與和諧的重要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文學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尚書》、劉基《郁離子》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譽百君襃談不廷場務朝谟打孽鬥蟋蟀高大上根牙管閉館陶園橫度禾心鴻商富賈闳休懷龍夥賊箋奏濟代急忙進啖九埏開府考問空廢老鷄頭痢疾靈飙履薄麻炬茅蔔冥晦溟邈納忠娘老子逆負泥守牛口骈厚蒲海強将手下無弱兵牽絷奇厖福艾磬聲請讬七言如此而已哨船盛尊雙月聳然陶相填池蜩蝒鐵口童羊五色旗纖碎谿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