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律儀的意思、律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律儀的解釋

(1).僧侶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儀則。《大乘義章》卷十:“言律儀者,制惡之法,説名為律。行依律戒,故號律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阿耆尼國》:“經教律儀,既遵 印度 ,諸習學者,即其文而翫之。戒行律儀,潔清勤勵。”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故如 美洲 之摩門, 印度 之溼婆韋紐, 西藏 之蓮華生教,專以不律儀為務者,無足論矣。”

(2).法律的禮節。《鏡花緣》第二二回:“如今腹中隻剩幾段‘大 唐 律儀注單’,還有許多買辦賬。你要考他律例算盤,倒是熟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律儀”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佛教語境中的含義

指僧侶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儀則,強調修行者通過戒律約束行為、規範威儀。例如:

二、社會法律與禮儀範疇

指法律和禮節,即通過法規與道德規範約束個人行為,維護社會秩序。例如:

三、用法與例句

  1. 佛教用法:
    “戒行律儀,潔清勤勵”(《大唐西域記》),描述僧人嚴守戒律的狀态。
  2. 社會規範用法:
    “非律儀禅理,口無所言”(唐代李公佐《謝小娥傳》),體現對禮儀的重視。

四、補充說明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側重點不同: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律儀的意思

律儀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遵守紀律和規矩,遵循秩序和法度,保持行為的合宜和規範。

律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律字由德字旁和彳字旁組成,德字旁為左部分,共4畫;彳字旁為右部分,共3畫。

律儀的來源

律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儀制度。在古代社會,人們遵守律儀是為了維持社會秩序,促進和諧發展。律儀通過制定一系列規範和規則,引導人們的行為和思維,使整個社會更加有序。

律儀的繁體

律儀的繁體字為「律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律儀」的寫法稍有差異。其中「律」字的上部分為「聿」,表示書寫或注釋;下部分為「彳」,表示德行。而「儀」字的上部分是人,下部分是例,整體表示遵守規範的人。

律儀的例句

1. 遵守律儀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

2. 他嚴格要求自己,自律尊循律儀。

律儀的組詞

1. 法律:指的是國家或社會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範和準則。

2. 紀律:指的是大家遵循的規則和規定,以維護秩序和組織正常運行。

律儀的近義詞

守紀律、守規矩、遵行法度、循規蹈矩。

律儀的反義詞

放縱、無律、破法亂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