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合契的意思、合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合契的解釋

[check with face to face] 對合符契。古代兵符、債券、契約,以竹木或金石制成,刻字後中剖為二,雙方各執其一。兩半對合則生效。引申為符合

合契若神。——《後漢書·張衡傳》

合契同情(情投意合。)

詳細解釋

(1).相符合;相一緻。《後漢書·張衡傳》:“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陳政,則與議説合契。” 唐 包佶 《祀雨師樂章·奠币登歌》:“惟樂能感,與神合契。”

(2).融洽;意氣相投。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君臣鑒戒》:“君臣本同治亂,共安危,若主納忠諫,臣進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來所重。”《西遊記》第一回:“ 美猴王 領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遊 花果山 ,暮宿 水簾洞 ,合契同情。” 清 姚鼐 《哭陳東浦方伯三十二韻》:“縱非情合契,應惜韻孤标。”

(3).符契。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牙璋,判合之器也。當於合處為牙,如今之合契。”

(4).核驗符契。 明 王世貞 《說部》:“若懸券而責之,又若合契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合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曆史淵源和現代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一、本義解析

  1. 古代符契制度
    原指古代兵符、債券或契約的制作方式:将竹木或金石制成符契,刻字後一分為二,雙方各執一半。需對合驗證時,若兩半完全吻合則生效。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社會對信用的重視,如《後漢書·張衡傳》中“驗之以事,合契若神”即描述符契驗證的精準性。

二、引申含義

  1. 相符與一緻
    引申為事物或觀點的高度契合,如政策與建議“合契”(《文心雕龍》)、祭祀音樂與神靈“合契”(唐代包佶詩)。
  2. 人際關系的融洽
    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默契或情投意合,如《西遊記》中猴群“合契同情”,或君臣間“納谏進言”的和諧狀态。

三、現代應用示例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被定義為“證明關系的文書”,但實際使用中更側重“契合”的動态過程。需注意語境差異,避免與單純“契約”概念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合契的意思

《合契》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重含義。一般來說,它主要指的是由兩方或多方籤署的、規定各方權利和義務的合同或契約。合契通常用于法律、商務等領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合契》的部首是口,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合契》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和法律制度。在古代,人們通過籤署合契來确立并保障彼此的權益。

繁體

在繁體中,合契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合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合字的寫法有些不同。以西周《金文》為例,合字在金屬器物上的銘文中寫作「囗吉」。

例句

1. 根據雙方達成的合契,公司和供應商将共同合作五年。

2. 他們之間的争議隻能通過法庭解決,因為他們從未籤署過合契。

組詞

組詞方面,合契可以與其他詞組成新的詞語,如:

1. 合契書

2. 合契互助

3. 貿易合契

4. 合契合同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合同、契約、合約、約定

反義詞:失約、違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