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教供奉神仙的壇。 南朝 梁 範雲 《答句曲陶先生》詩:“石戶栖千秘,金壇謁九仙。”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啟玉笈之幽文,貽金壇之妙訣。”《舊唐書·隱逸傳·白履忠》:“非夫得秘訣於金壇,受幽文於玉笈,其孰能與此乎!”
(2).拜将的壇。 唐 楊炯 《上騎都尉高則神道碑》:“猛将分麾,受律於金壇之下。” 唐玄宗 《錢王晙巡邊》詩:“金壇申将禮,玉節授軍符。”
(3). 句曲山 山洞,道書所稱洞天福地之一。在 江蘇省 金壇縣 。《雲笈七籤》卷二七:“第八 句曲 山洞,周迴一百五十裡,名曰 金壇 華陽 之洞天。”
“金壇”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道教祭祀場所
指道教供奉神仙的祭壇,常見于古籍記載。例如南朝梁代範雲的詩句“石戶栖千秘,金壇謁九仙”,體現了其在道教儀式中的神聖性。
拜将儀式的高台
古代用于拜将、誓師等重大典禮的土築高台。唐代文獻如《舊唐書》提到“金壇”與軍事儀式相關,唐玄宗詩中也有“金壇申将禮”的描述。
洞天福地之名
道教典籍将江蘇句曲山(今茅山)的山洞稱為“金壇華陽之洞天”,屬道教十大洞天之一。
江蘇省金壇區(原金壇縣)
提示:若需了解金壇區詳細信息(如行政區劃、文化特色),可參考地方志或權威地理資料。
《金壇》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金子相堆積的壇子,也指的是集聚了大量財富的地方。
《金壇》的部首是金(金字旁),它屬于金屬部首。根據筆畫順序來看,首先是「钅」字旁,它是一個畫,表示金屬;然後是「土」字旁,它也是一畫,代表土地。所以《金壇》一詞共有兩個部首和三個筆畫。
《金壇》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亦有丸者乎?以金為壇,以金為盤。」在古代,金壇常被用來儲存金銀財寶,以及祭祀上供奉香燭等物品。
《金壇》的繁體字為「金壜」。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壇」字是由兩個「土」字(地)形成的,上下兩個部分分别代表着容器和被容納的物品。古時的寫法更加象形,形狀更接近一個壇子的樣子。
1. 他們家裡真是個金壇,無論是家具還是裝飾品,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
2. 這個村莊曾經是商業繁榮的金壇,如今隻剩下一片廢墟。
金銀、金字、黃金、黃金時代
寶庫、聚寶盆、財富堆積、富礦
窮困、一貧如洗、赤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