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教供奉神仙的壇。 南朝 梁 範雲 《答句曲陶先生》詩:“石戶栖千秘,金壇謁九仙。”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啟玉笈之幽文,貽金壇之妙訣。”《舊唐書·隱逸傳·白履忠》:“非夫得秘訣於金壇,受幽文於玉笈,其孰能與此乎!”
(2).拜将的壇。 唐 楊炯 《上騎都尉高則神道碑》:“猛将分麾,受律於金壇之下。” 唐玄宗 《錢王晙巡邊》詩:“金壇申将禮,玉節授軍符。”
(3). 句曲山 山洞,道書所稱洞天福地之一。在 江蘇省 金壇縣 。《雲笈七籤》卷二七:“第八 句曲 山洞,周迴一百五十裡,名曰 金壇 華陽 之洞天。”
金壇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根據權威辭書及文獻考證如下:
指道教儀式中用于祭祀天神或舉行重要科儀的黃金築造的壇台,象征神聖與尊貴。
例證:
《漢語大詞典》釋為“道教供奉天帝的黃金壇台”,多見于古籍記載道教齋醮儀式,如“設九台,置金壇玉幾”(《雲笈七籤》卷四)。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電子版(訪問自漢典網)。
引申為神仙居所或洞天福地,常見于道教文學與詩詞。
例證:
唐代詩人李商隱《贈華陽宋真人》詩雲:“金壇谒帝一相逢,鳳吹悠悠隔彩霞”,此處“金壇”喻指仙境。
來源:
《全唐詩》卷五百四十一,中華書局點校本;《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年版。
特指中國江蘇省常州市下轄的金壇區,為行政區劃名稱。
例證: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金壇于2015年撤市設區,現屬常州市管轄,以農耕文化、刻紙非遺聞名。
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江蘇省人民政府官網《金壇區概況》。
“金壇”一詞最早見于《漢武帝内傳》,描述西王母降神儀式中的“金壇玉帳”,後逐漸融入道教術語體系,并衍生出地名用法(見《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金壇”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道教祭祀場所
指道教供奉神仙的祭壇,常見于古籍記載。例如南朝梁代範雲的詩句“石戶栖千秘,金壇謁九仙”,體現了其在道教儀式中的神聖性。
拜将儀式的高台
古代用于拜将、誓師等重大典禮的土築高台。唐代文獻如《舊唐書》提到“金壇”與軍事儀式相關,唐玄宗詩中也有“金壇申将禮”的描述。
洞天福地之名
道教典籍将江蘇句曲山(今茅山)的山洞稱為“金壇華陽之洞天”,屬道教十大洞天之一。
江蘇省金壇區(原金壇縣)
提示:若需了解金壇區詳細信息(如行政區劃、文化特色),可參考地方志或權威地理資料。
北京理工大學标準音比闾冰橋不得而知承天命吃口頂號鬥極鈍漢惇睦恩逾慈母阿時趨俗範冉飛班風鑽浮梁古都都海神花兒匠缋事回枉胡謅八扯奬售谏切解剖計無付之積憂成疾開設撩拂力臂明義木印記蓬藿帡覆潑煙花怯滞窮忽麴君三疊尚然梢芟梢尾沙災生草石幾獸材耍手段數黑論黃書空咄咄書院本隨時制宜桃花粥聽話兒停潴委托洧淵文祝延象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