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烈考的意思、烈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烈考的解釋

顯赫的亡父。《詩·周頌·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毛 傳:“烈考, 武王 也。” 鄭玄 箋:“烈,光也。”後多用為對亡父的美稱。 唐 韓愈 《清邊郡王楊燕奇碑文》:“烈考 文誨 , 天寳 中實為平盧衙前兵馬使。”《舊五代史·唐書·武皇紀上》:“烈考 國昌 ,本名 赤心 , 唐 朔州 刺史。”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表答用先世語》:“ 文正 範公 《嶽陽樓記》有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後 東坡 行 忠宣公 辭免批答,徑用此語雲:‘吾聞之乃烈考曰:君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烈考"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敬稱,在《漢語大詞典》中解釋為"顯赫的先父",專用于對已故父親的尊稱。該詞由"烈"與"考"二字構成複合語義:"烈"取《說文解字》"火猛也"的本義,引申為光明、功業顯赫之意;"考"在《爾雅·釋親》中明确記載"父為考",特指亡父。

從構詞法分析,該詞屬于偏正結構複合詞,"烈"作為形容詞性語素修飾中心語素"考",整體形成對先父品德的贊美式稱謂。其使用場景多見于祭文、墓志銘等莊重文體,如《詩經·周頌·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的記載,體現了周代宗法制度下對先祖的崇敬。

在語義演變方面,該詞經曆了從特指到泛化的過程。東漢鄭玄在《毛詩箋》中注釋"烈考謂文王也",說明最初專用于王室先祖,後經詞義擴大,明清時期逐漸應用于士大夫階層的家族祭祀文書。現代漢語中雖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禮制文獻時仍屬重要詞彙。

權威考證可參考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對《詩經》的注疏,及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相關條目。學術研究方面,王力《古代漢語》教材第二冊"古代文化常識"章節對此類親屬稱謂有系統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烈考”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烈考”指顯赫的亡父,是對已故父親的美稱。“烈”意為光明、顯赫,“考”在古漢語中特指亡父。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對先父的尊稱,帶有追思與敬重之意。

  2. 出處與經典用例
    源自《詩經·周頌·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漢代毛亨注解為“烈考,武王也”,鄭玄進一步解釋“烈”為“光”,即彰顯功德的含義。後世如唐代韓愈在碑文中稱“烈考文誨”,《舊五代史》提及“烈考國昌”,均延續了這一用法。

  3. 用法演變
    最初專指周武王,後泛化為對亡父的尊稱,尤其用于碑文、史書等正式場合,強調先輩的功績與德行。

  4. 注意其他解釋
    現代網絡偶見将“烈考”誤釋為“嚴格的考試”(如),但此說法缺乏文獻依據,可能是字形或語境混淆導緻的誤解,需結合權威資料辨析。

“烈考”屬古漢語敬稱,需結合上下文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注疏及唐宋文獻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卑田院邊難徧拍兵丁剝膚及髓昌風成湯淡妝輕抹點穢礬粉鳳皇爵浮翳藁稭革役公差過歲海防毀形滅性謹好擊水舊物俊喆科適勞叨唠嗑憐貧恤老僚吏零位孷孳祿鬼魯迅墓麻列袤遠靡遺納祿内取鳥迹平民平業樯帆橋直青句侵據企效榷務瑞阙十方常住十進對數石矩豎人四野遂節湯茗蚊腳巫山十二峯獻俘險捍閑間邪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