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蠶絲、線縷之類的統稱。《墨子·尚同上》:“譬若絲縷之有紀,罔罟之有綱。”《西京雜記》卷一:“中設木畫屏風,文如蜘蛛絲縷。”《南史·張緒傳》:“ 劉悛之 為 益州 ,獻 蜀 柳數株,枝條甚長,狀若絲縷。”
(2).指不斷的情思。 魯迅 《<呐喊>自序》:“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着已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麼意味呢。”
“絲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蠶絲與線縷的統稱
指絲線、麻線等纖細的紡織材料,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墨子·尚同上》用“絲縷之有紀”比喻事物的條理,而《南史·張緒傳》以“狀若絲縷”形容柳枝的細長。
量詞用法
“縷”可作量詞,表示細長物的單位,如“一縷頭發”“一縷炊煙”。
象征連綿不斷的情思
魯迅在《<呐喊>自序》中用“精神的絲縷”隱喻情感與記憶的微妙牽連,賦予詞彙文學意境。
通過結合具體語境,“絲縷”既可指具象的纖細物,也能傳遞抽象的情感關聯。
《絲縷》是一個成語,意指非常細小的線或絲線,也可以用來形容非常細微的事物。
《絲縷》的部首是“纟”(糾結的絲),它包含有6個筆畫。
《絲縷》最初出現在宋代《千字文》中,用來形容細小而纖細的絲線。
《絲縷》的繁體寫法為「絲縷」。
在古代漢字中,絲縷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将絲縷寫成「絲紆」。
1. 她的咖啡杯邊上有一根絲縷,非常細小而纖細。
2. 這幅畫的細節處理非常精緻,每一筆每一線都像絲縷一樣細膩。
絲綢、絲襪、絲線、絲絨
纖細、細微、微小、細膩
粗糙、粗大、粗線、粗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