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謂居官治事恭謹而行。後以“恪居”謂敬慎治理官事。《文選·陸機<演連珠>之一》:“是以百官恪居,以赴八音之離:明君執契,以要克諧之會。” 劉孝标 注:“臣敬治其職,膺金石之别響。”《新唐書·陸贽傳》:“宮官具寮,恪居奔走,勞則有之,何功之雲?”
"恪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恭敬謹慎地處于其位,即敬慎地履行自身職責或安守本分。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本義為恭敬、謹慎。《說文解字》釋:“恪,敬也。”清代段玉裁注:“敬者,肅也。”引申為嚴格遵守、恭謹奉行之意。
指處于某種位置或狀态,如《周易·系辭下》雲:“君子居則觀其象。”此處“居”強調安守其位、履行職責。
“恪居”即以恭敬嚴謹的态度安守本職或所處之位,強調行為需符合身份與責任,不可懈怠僭越。例如《晉書·傅鹹傳》載:“恪居官次”,意為謹慎履行官職。
“(李重)恪居本職,所曆著稱。”指其嚴謹盡責,政績卓著。
“恪居所司,以勵群僚。”意為以身作則,激勵同僚恪盡職守。
“雖未克居,當恪居所職。”強調即便未達高位,亦須敬守現職。
釋“恪居”為“敬慎居位”,強調恭謹履職的态度。
注:“恪,敬也;居,處也。謂敬慎其職守。”
解作“謹慎地處于其位,嚴守職責”。
“恪守”(嚴格遵守)、“恪勤”(恭謹勤勉)、“恪慎”(恭敬謹慎)均含“恪”的敬慎義。
與“渎職”(玩忽職守)、“僭越”(超越本分)構成反義關系。
今多用于書面語或成語“恪盡職守”,強調職業倫理中的盡責态度。
“恪居”承載儒家“居敬行簡”的倫理觀(《論語·雍也》),體現傳統社會對職位與責任相匹配的規範要求。其精神内核仍適用于當代職業倫理建設,如《公務員法》中“忠于職守,勤勉盡責”的表述即與之呼應。
主要參考文獻:
“恪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恭敬謹慎地處理官職事務,強調居官者的敬慎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原指官員在職位上嚴謹恭謹地履行職責。後演化為“敬慎治理官事”的概括性表達。
詞義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恪”的讀音或相關詞彙(如“恪順”),可參考的解析。
鳌宮白過白獸寶鈔暴鱗俵養标異蔔官持領彈鑷刀抹稻栽洞幽燭遠渎汙發辣飛彈非決定論該密箇人官獄貴位國交黑轓荒亂昏聩無能活套頭驕偷咭啈井甸進巵進種肌液郡屬空論枯竹褐哰哰煤精冥間默解瘧寒片鴻遣還啓碇清暑屈枉仁隱山旮旯子山趾飾表收封昙摩梼昧團扇秃毫屯蹷否塞畏疾像心適意霄閣霄魚垂化屑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