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蹇蹇的意思、蹇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蹇蹇的解釋

(1).忠直貌。蹇,通“ 謇 ”。《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高亨 注:“謇謇,直諫不已也。”《漢書·循吏傳·龔遂》:“ 遂 為人忠厚,剛毅有大節,内諫争於王,外責傅相,引經義,陳禍福,至於涕泣,蹇蹇亡已。” 顔師古 注:“蹇蹇,不阿順之意也。”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書》之一:“起民之病,治國之疵,蹇蹇一心,如對策時。”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三:“良臣蹇蹇,良友偲偲,全是一腔浩氣。”

(2).平直貌。蹇,通“ 謇 ”。 漢 揚雄 《太玄·勤》:“往蹇蹇,禍邇福遠。” 範望 注:“蹇蹇,平直也。”

(3).遲緩貌。《三國志·魏志·蘇則傳》“侍中 傅巽 掐 則 曰”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則 笑曰‘我誠不能效汝蹇蹇驅鹿車馳也。’”《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歌十四》:“駐筯不能食,蹇蹇步闈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蹇蹇”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ǎn jiǎn,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一、忠直剛正的樣子(通“謇”)

  1. 本義:指直言進谏、剛正不阿的态度。例如:

    • 《易經·蹇卦》提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意為臣子直言進谏并非為了自身利益。
    • 《漢書·龔遂傳》描述龔遂“蹇蹇亡已”,即他忠厚剛毅,堅持勸谏君主。
  2. 延伸:在宋代王安石《上田正言書》中,用“蹇蹇一心”表達一心為國的正直态度。


二、平直坦蕩的形态

漢代揚雄《太玄·勤》中“往蹇蹇,禍迩福遠”,範望注“蹇蹇”為平直之貌,形容行事坦蕩、不曲折。


三、遲緩艱難的狀态

  1. 本字關聯:“蹇”本義為跛足(《說文解字》),引申為行動遲緩或處境艱難。例如:

    •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蹇蹇驅鹿車”形容行動緩慢。
    • 古詩詞中“蹇步不能食”描繪步履艱難的情景。
  2. 其他用法:如“蹇澀”“蹇滞”等詞,均與阻滞不順相關。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中的詳細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蹇蹇》是什麼意思

《蹇蹇》是一個成語,意為非常困難和艱苦的樣子。它用來形容事情處于困境或遇到了嚴峻的困難,難以解決或克服。

拆分部首和筆畫

《蹇蹇》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足”和“犬”,其中“足”是部首也是第1筆,而“犬”是第4筆。

來源

《蹇蹇》一詞最早出自《尚書·大禹谟》中,大禹在洪水之後治理水患時說:“凡蹇蹇逮天之日者,先治水患。”可見其含義為面對巨大挑戰時,首先需要解決水患問題。隨後,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形容困難、艱難的意思。

繁體

《蹇蹇》的繁體寫法為「蹇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蹇的寫法為「踐」,蹇蹇的寫法則為「蹇蹇仿」。

例句

1. 這道數學題太難了,真是蹇蹇難以解答。

2. 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我們不能因為蹇蹇而退縮。

組詞

邁蹇、蹇視、蹇厲、蹇淨、蹇力、蹇疾。

近義詞

艱難困苦、舉步維艱、步履維艱。

反義詞

輕松、順利、容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