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臍的意思、然臍的詳細解釋
然臍的解釋
《後漢書·董卓傳》:“ 呂布 斬 董卓 ,屍之於市。天時始熱, 卓 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屍吏然火置 卓 臍中,光明達曙。”後以“然臍”為奸佞可悲下場的典實。 唐 杜甫 《鄭驸馬池台喜遇鄭廣文同飲》詩:“然臍 郿塢 敗,握節 漢 臣回。” 宋 王安石 《和王樂道<烘虱>》:“然臍 郿塢 患溢世,焚寳 鹿臺 身易貨。” 清 宋琬 《诏獄行》:“神奸脫距競葅醢,亦有然臍當路衢。”
詞語分解
- 然的解釋 然 á 對,是:然否。不然。不以為然。 以為對,答應,信守:然納(以為對而采納)。然諾(許諾,信守諾言)。 這樣,如此:當然。然後。然則。 表示一種語氣(.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然”;.表比拟,
- 臍的解釋 臍 (臍) í 肚子上臍帶脫落的痕迹。臍帶是胎兒肚子中間連結母體胎盤以吸取營養的管子:肚臍。 螃蟹腹部下面的甲殼:尖臍(雄性)。團臍(雌性)。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然臍”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人體部位及燃燒行為相關,具體釋義如下:
注音與基本解釋
然臍(rán qí),字面指“燃燒肚臍”,引申為因身體脂肪燃燒而導緻的自焚現象。該詞常用于曆史典故中,特指人體腹部脂肪遇火燃燒的狀态,具有強烈的形象化表達效果。
出處與典故
- 《後漢書·董卓傳》記載:“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屍吏然火置卓臍中,光明達曙。”此典故描述東漢權臣董卓死後被點燃肚臍脂肪的情節,“然臍”一詞由此成為暴虐者結局的代稱(《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漢語大詞典》第七卷(商務印書館,2001年)收錄該詞條,釋義為“以人臍為燭而燃燒”,強調其比喻暴斃或不得善終的象征意義。
用法與演變
該詞多用于文獻與詩詞中,如宋代洪邁《容齋隨筆》提及“然臍之禍”以警示權貴,清代顧炎武詩中亦用“董卓然臍照雒城”暗喻政治腐敗。現代漢語中多作為曆史典故引用,罕見于日常用語。
相關文獻參考
- 許慎《說文解字》釋“然”為“燒也”,釋“臍”為“胷(胸)下骨也”,構成詞源依據(《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辭源》(第三版,2015年)标注其屬曆史特定用語,建議結合上下文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然臍”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東漢權臣董卓的結局相關,主要用來比喻奸佞之人的可悲下場。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來源
- 典故背景:據《後漢書·董卓傳》記載,董卓被呂布誅殺後,屍體被棄于市集。因他體型肥胖,守屍官吏在其肚臍中點燃火芯,油脂燃燒直至天明。
字面與引申義
- 字面含義:“然”通“燃”,即燃燒;“臍”指肚臍。字面意為“在肚臍處燃燒”。
- 象征意義:後多用于形容作惡多端者最終自食惡果,結局悲慘。例如杜甫詩句“然臍郿塢敗”,王安石“然臍郿塢患溢世”均借此典故批判奸佞。
文學引用
- 該詞常見于古典詩文,強化了“惡有惡報”的道德警示,成為傳統文化中批判權奸的典型意象。
“然臍”通過董卓之死的具體場景,抽象為對奸惡者的諷刺與警示,兼具曆史叙事與道德訓誡的雙重功能。
别人正在浏覽...
哀慽晻翳白鶴峰半空中包産到戶暴害不名一文長吉體超逸絶塵吃力伽吃透反刍犯歲非唯飛棧幹賞管搉海貝荒末虎不食兒家法揭驕節正集命窘蠢卷簾門刻削孔彰狂儁闊積唠唠叨叨亂次落膽路數緑沈腼怍暝晦蜜源偏辟清醒白醒仍疊溶消勝負兵家之常聖主垂衣沈埋受挫霜菅說到點子上熟語索瘢童粱魏國山川危行問接問墜遐賓鄉薦枭視狼顧瑕舋析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