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銅馬軍的意思、銅馬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銅馬軍的解釋

新莽 末年 河北 的農民起義軍。當時 河北 起義軍有 銅馬 、 大肜 、 高湖 、 重連 、 鐵胫 、 大搶 、 尤來 、 上江 、 青犢 、 五校 、 檀鄉 、 五幡 、 五樓 、 富平 、 獲索 等,共數百萬人,各自分散,沒有形成統一的力量,其中以 銅馬 軍為最強大,領袖有 東山荒秃 、 上淮況 等。公元24年起義軍被 劉秀 陸續擊破, 銅馬 部衆多被收編。後來 銅馬 、 青犢 、 尤來 馀衆共立 孫登 為帝。不久失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銅馬軍”一詞的含義可從曆史事件和引申用法兩個層面解釋,具體如下:

一、曆史背景與事件

  1. 新莽末年的起義軍
    銅馬軍是西漢末年河北地區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軍之一,與青犢、尤來等數十支起義軍并立,總人數達數百萬。其領袖包括東山荒秃、上淮況等。

  2. 劉秀的收編過程
    公元24年,劉秀采取“圍而不打”戰術,在邬地(今河北辛集)切斷銅馬軍糧草,迫使其突圍後于館陶擊潰主力。隨後,劉秀将數十萬降軍收編,并保留原有将領職位,成功整合力量。此舉使劉秀軍力激增,被稱為“銅馬帝”。

  3. 後續發展
    銅馬軍餘部曾聯合其他起義軍擁立孫登為帝,但迅速失敗,最終退出曆史舞台。

二、引申含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銅馬軍”解釋為成語,比喻“軍隊如銅鑄之馬般堅固有力”,但此用法權威性存疑,且與曆史事件關聯較弱,可能為現代引申。

三、曆史影響

銅馬軍的歸附成為劉秀建立東漢的關鍵轉折點,其收編策略(如推心置腹)也被視為古代軍事管理的經典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銅馬軍

銅馬軍是指古代中國的一支精銳軍隊。銅馬軍一詞的意思來自于其常常以青銅制作的馬像作為标志。

拆分部首和筆畫:銅(金屬)的部首是钅,馬的部首是馬,軍的部首是冖。銅馬軍一詞共有13個筆畫。

來源:銅馬軍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史記》的記載中,描述了秦始皇時期的這支軍隊。後來,銅馬軍成為了一支身份崇高、作戰勇猛的軍隊代稱。

繁體:銅馬軍(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隻是結構稍有不同。例如,銅馬軍可以寫成銅馬軍。

例句:曆史上的銅馬軍在戰場上表現出色。

組詞:銅馬軍隊、銅馬軍馬、銅馬軍陣、銅馬軍旗、銅馬軍裝。

近義詞:青銅馬軍、鐵馬軍。

反義詞:平民軍、鄉民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