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涉的意思、步涉的詳細解釋
步涉的解釋
(1).跋涉。 漢 桓寬 《鹽鐵論·取下》:“坐旃茵之上,安圖籍之言若易然,亦不知步涉者之難也。”《後漢書·仲長統傳》:“舟車足以代步涉之艱。”《三國志·吳志·朱桓傳》:“千裡步涉,人馬罷困。” 晉 葛洪 《抱樸子·鈞世》:“若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
(2).泛指行走。 晉 葛洪 《抱樸子·對俗》:“﹝ 陳仲弓 ﹞撰《異聞記》雲,其郡人 張廣定 者,遭亂常避地。有一女年四歲,不能步涉。”
詞語分解
- 步的解釋 步 ù 行走:步兵。步行(妌 )。徒步。信步。閑步。固步自封。望而卻步。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隨:步韻。步其後塵。步武前賢。 行走時兩腳的距離:步伐。步測。寸步難行。 事情進行的程式、階段、程度:步驟
- 涉的解釋 涉 è 步行過水:涉渡。涉江。跋涉。 到,經曆:涉世(經曆世事)。涉曆。涉險。涉足。 牽連,關連:涉及。涉嫌。涉外(涉及與外國關系的)。交涉。牽涉。涉獵。 動,着(?):涉筆。 筆畫數:; 部首:氵
網絡擴展解釋
“步涉”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ù shè,其核心含義為跋涉,指長途艱難行走,也可泛指一般行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跋涉
指長途行走的艱辛過程,常與翻山越嶺、路途遙遠相關。例如:
- 《鹽鐵論·取下》提到“不知步涉者之難”,強調徒步跋涉的困難。
- 《三國志·吳志·朱桓傳》用“千裡步涉,人馬罷困”描述長途行軍的疲憊。
-
泛指行走
在更廣泛語境中,可指代普通行走行為。如晉代葛洪《抱樸子·對俗》記載,四歲女童“不能步涉”,即無法獨立行走。
二、字義拆分
- 步:本義為行走,引申為階段、境地(如“初步”“地步”),亦作長度單位(1步=5尺)。
- 涉:原指渡水,後擴展為經曆、牽連(如“涉險”“涉及”)。兩字組合後,強調行走過程中的艱難或經曆。
三、古籍例證
出處 |
例句或用法 |
含義側重 |
《鹽鐵論·取下》 |
“安圖籍之言若易然,不知步涉之難” |
強調跋涉的艱辛 |
《後漢書·仲長統傳》 |
“舟車足以代步涉之艱” |
對比交通工具與徒步 |
《抱樸子·對俗》 |
“有一女年四歲,不能步涉” |
泛指行走能力 |
四、相關成語
- 跋山涉川:翻山越嶺、渡水過河,形容旅途艱苦。
- 長途跋涉:遠距離的艱難行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擴展用法,可參考《鹽鐵論》《抱樸子》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步涉(bù shè)這個詞的意思:
步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行走、旅行。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止”部首,右邊是“足”部首。它的拼音是bù shè。步涉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徒步旅行、行走的場景。
步涉的部首和筆畫:
步涉的左邊部首是“止”,右邊部首是“足”,它是屬于左右結構的漢字。它由4個筆畫組成,分别是橫、豎、撇和點。
步涉的來源與繁體:
步涉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般使用簡體字書寫步涉,而繁體字的寫法是步涉,兩者的意思是一樣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步涉的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由于繁體字的運用,步涉的寫法在現代漢字書寫中保留了下來。
步涉的例句:
1. 我們步涉山間,欣賞着美麗的風景。
2. 他們步涉長途,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3. 在徒步旅行中,步涉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組詞:
步涉可以組成一些詞語,如步履(bù lǚ,行走的步伐)、行涉(xíng shè,行走)、步調(bù diào,行走的節奏)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步涉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步行、行走。而與步涉意思相反的詞語可以是停滞、靜止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