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戰馬奔突。《全元散曲·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敗殘軍受魔障,德勝将馬頑犇。”
“頑犇”是一個漢語成語,發音為wán bēn,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形容人或事物頑固不化、難以改變,帶有比喻色彩。其中:
與“頑固不化”“固執己見”含義相近,但“頑犇”更強調群體性或持續性的固執狀态,畫面感更強。
若需更多用例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成語詞典或語言學資料進一步擴展。
《頑犇》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為頑皮可愛的小孩或者指代頑皮的孩子。
《頑犇》的第一個字“頑”拆分部首為“頁”,總共有13畫;第二個字“犇”拆分部首為“犭”,總共有11畫。
《頑犇》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中。而在繁體字中,依然保持着“頑犇”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有一些變化。然而,《頑犇》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保持一緻。
1. 孩子們聚在一起歡笑着,我看到一群頑犇在玩耍。
2. 這個頑犇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歡樂。
1. 頑犇兒童樂園
2. 頑犇作案
3. 頑犇精靈
1. 調皮搗蛋的孩子
2. 調皮頑皮的小孩
3. 頑童
老成穩重的孩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