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reat unity]∶廣大人民之間的團結
(2) [ten-yuan Chinese Bank note] [口]∶面值十元的人民币
(1).謂廣大人民之間的團結。如:全世界人民大團結。
(2).指面值十元的人民币。因其正面圖案表現全國各族人民之間的大團結,故有此稱。《青春》1984年第1期:“ 李六 搖頭晃腦地說着,隨手掏出一張十元的票子,‘小弟有“大團結”一張,萬望老兄笑納!’” 程乃珊 《女兒經》:“這種男人,一月到手也不過六、七張大團結,窮死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團結漢語 快速查詢。
大團結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曆史經濟術語
指中國第三套人民币中的10元紙币。該紙币因正面圖案為各族群衆代表手持《毛主席語錄》的團結場景而得名,1966年發行,2000年停止流通。這一俗稱反映了特定曆史時期的社會經濟背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人民銀行官網《人民币簡史》)。
政治與社會概念
廣義指全國各族人民或社會各階層在共同目标下的緊密聯合。例如“中華民族大團結”強調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交融,這一表述常見于政府工作報告及政策文件(來源:國務院《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
文化語境延伸
在文學作品或口語中,可比喻集體力量的凝聚,如“軍民大團結共抗災情”。此類用法多體現團結精神的價值導向(來源:《人民日報》評論文章《團結的力量》,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新華成語詞典》)。
“大團結”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及相關延伸意義:
廣義的團結象征
指廣大人民之間的團結協作,強調集體力量的重要性。例如“全世界人民大團結”即表達跨越國界、民族的全人類共同目标下的聯合。這一含義常見于政治、社會語境中,體現凝聚力與共同價值觀。
人民币的俗稱
指中國第三套人民币中的10元紙币,因其正面印有“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圖案而得名。該紙币于1966年發行,2000年停止流通,現為收藏品。
結合全球化背景,大團結的内涵進一步擴展為:
“大團結”作為曆史術語,既承載了特定時期的經濟符號意義(如“六、七張大團結”指代60-70元收入),也反映了中華民族追求團結的精神傳統。其現代價值在應對複雜社會問題時尤為凸顯。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背景或文化案例,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的完整内容。
阿剌酒秉燭待旦翠帟氮循環淡遠獨幕劇咄諾惰懈遏勒弓膠狗窦大開貴末鍋底過接果食沆浪荷校纮綖後天懷輯隳職鵳鵳子僭擅疾棘幾幾鏡像廉慎撩洗迷沉明蚤謬冗木厘鈕子懦鈍貔武皤皤青蔥曲不離口三皈三民主義搔擾傻裡傻氣尚席山童沈辜世谟時情石壇縮微套括甛睡投缳推極巍卬畏犧問好閑作小豪蟹匡